對于2B企業的投資,達晨有著自己的判斷邏輯,什么樣的2B企業更能吸引到VC的投資,并進而取得成功呢?傅忠紅解釋到:
首先,2B需要比2C企業更加具有專業能力,以及更加的專注,這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因為2B企業要去看企業真正存在什么問題,對行業的理解很重要,要能夠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這個企業肯定很歡迎,如果搞的都是花里胡哨的,或者完全是政府推動的業務,公司做起來將是很費力的。
第二,做2B的話要有適當的“忽悠”能力。當然這個忽悠不是個貶義詞,它是中性的,因為許多很重要的客戶要老板出面,這時打動客戶的能力就顯得尤為突出。相比之下2C企業在面對一個個消費者的時候,企業的品牌和企業家的個人形象展示便顯得尤為突出,畢竟他們是消費者無法觸及的。
談到“忽悠”能力,藍色光標可以算是其中的典型,如藍標2011年年報中顯示,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依次為聯想、騰訊、佳能、豐田、冠游,貢獻收入分別為1億9千萬、9599萬、6859萬、5001萬、3568萬,占據了營收總額35.11%。其中,雖然每一個客戶在執行層面都有一個高級總監帶隊,但事實上,最終大客戶在年度落實時都會直接落實到一名CXO的頭上,并最終溝通敲定。
第三,則是要做到盡快形成成功案例。在2B領域,案例便是準入門檻,沒案例的話永遠做不出來,沒有案例的企業公司都不敢用,甚至投標的大門都進不去。因此許多2B企業在做行業“首單”的時候通常會選擇低成本或0成本實施。
最后,規模化復制模式,是企業需要思考的最大的問題。2B企業要做大必須要能夠復制,而且是低成本的、快速的復制。2B的復制是很難的,但是中國很多企業家要善于利用新的技術,把一些能夠標準化的東西盡量標準化,這需要提醒做2B生意的創業者注意。
此外,在“嘻哆米”看來,面臨數據時代的來臨,隨著2B為客戶服務的增加,用戶的諸多核心數據將在其產品運轉,此時客戶數據的使用權限同樣是VC所關注的問題,如果能更高權限地使用客戶的數據,必然會由于數據的增加可以使得企業更加理解行業,可以分析出客戶的痛處所在,并形成光環效應,成為行業的權威。當然在信用體系并不成熟的國內,對于用戶數據的使用正處在一個“灰色地帶”。
2B企業的機會在哪里?
可以看到,在過去的30年中,國內企業在野蠻生長中,許多企業都處在創始人生態中,公司機制或經營模式的原因造成的管理亂象實屬必然。而企業也逐步開始注意公司的結構效率優先于運營效率,同時資源配置優先于運營管理。由此帶來的,生產和運營中的保障正成為企業之所急,產業和系統化的升級成為最迫切的需要【創業網Cye.com.cn】。
而此時給2B企業的機會便呈幾何基數的增加,如市場規劃公司藍色光標、調查公司慧聰研究、戰略咨詢公司盛景網聯、渠道建設公司通路快件均在各細分節點脫穎而出。
企業有企業的生命周期,而產業亦可以縱向地結構。對此,傅忠紅善于將企業的機會矩陣化:“怎么劃分企業服務的方向,挺難的,有幾個緯度,一個是生命周期,另外是人流、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由這幾個緯度組成了一個矩陣,在這里面產生了非常多的機會。很簡單,這個企業剛誕生的時候要做注冊服務,有些為企業提供辦公場地,像北京的咖啡吧,很多創業的地點的方式,企業出生的時候就有很多機構做服務了。”
此外在移動互聯網上,2B應用同樣嗷嗷待哺,而原騰訊副總裁、《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博士也曾表示:“到目前為止移動互聯網對企業級IT市場的影響力還非常小,對這部分市場的營收貢獻微乎其微。從歷史上看,新的行業取代舊的行業常常需要革那些影響力最大,占GDP最高的行業的命。”與之對應的正是中國Yammer們的崛起,其中移動辦公紛享科技在成立之后便順利的拿到了IDG的2000萬人民幣融資。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正如《21世紀經濟報道》所談到的那樣:企業級產品與個人產品一樣,發展到最后可能都會演變為“平臺”和“應用”兩種形態。平臺是指像國外谷歌和微軟、國內騰訊等公司提供的平臺服務。一方面,企業客戶對服務的安全性、可靠性比個人客戶更為看重促成了平臺的形成,這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既包括服務提供方對長期服務的主觀愿望,也包括資金的支持等。而另一方面,企業級應用和個人應用一樣,也面臨有個性化的需求,但是很多平臺方無法去提供這些個性化需求的服務——也許這便是2B企業在融資后的下一個挑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