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就是成從武對雙方整合應用場景的展望:
一是根據用戶過去本地消費的行為,推送個性化服務。例如,你設定好路徑規劃導航,在“左拐右拐”的指引中,突然告訴你附近有一個你喜歡的咖啡店,你會覺得很驚喜。當然,用戶也可自己設定,選擇開啟或關閉,達到雙向互動。
二是基于地理位置,將線上線下打通。用戶可以通過高德地圖搜索商戶、商品名稱,將附近有這件商品的店面展現出來,也可能通過電子支付,送貨到家。
“當然這些都是理想狀態。我們并沒把未來想象的很具體,但大方向很明顯。至于哪天能做到,是能力的問題。”成從武同時表示,地圖不會“包辦”一切,會有所取舍。
當以上模式實現后,地圖產品將產生多種盈利模式:
首先,B2B模式仍會存在。二是基于海量用戶的廣告模式。三是電子商務的交易提成模式。四是前向收費,向用戶提供增值服務。五是個性化定制模式。
“過去地圖是工具化產品,實際上地圖可以承載更多內容,這是它的特點和優勢。基于地圖打造一站式的服務是順理成章的。”成從武說,“但如果自建支付、電商,成本太高。因此通過整合、開放的方式,接入阿里的資源。”
同時,成從武亦未否認阿里增資的可能性。
面對移動浪潮一陣緊似一陣,阿里是用資本優勢加緊追趕、布局。看看大洋彼岸的Facebook,追趕得挺吃力的。
據國外媒體報道,雖然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扎克伯格將其Facebook Home稱為“下一版本的Facebook”,但是它從未成為熱門應用。
據應用商店分析公司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發布以來,Facebook Home在Google Play下載量排行榜上的名次就一直在穩步下滑。盡管Facebook自己的活躍用戶人數超過了10億人,但Facebook周四宣布Facebook Home的下載量僅僅接近100萬人次。
如果Facebook不及時對Home作出這些調整,它的下滑趨勢很可能繼續持續下去。
最近Facebook在移動上另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是收購眾包地圖應用Waze懸疑。
假如事成,這將成為繼Facebook收購Instagram之后史上最大的社交產品收購案之一。和上次Instagram收購案一樣,它看中的還是應用龐大的用戶群以及對對Facebook移動與地圖短板的補充,目前Waze在全球有4500萬用戶。
蘋果之前據說也起意收購Waze。不論Waze被誰收購,都將對谷歌地圖業務造成沖擊。谷歌的地圖服務是其在移動端最重要的應用,當時蘋果拋棄原生谷歌地圖,直接導致了部分用戶轉投Android懷抱Cye.com.cn。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