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家銀行最近遇到的真實案例。
不久前,一家咨詢公司找到了該銀行相關信貸負責人,表示可以向他們出售不少地區中小企業包括稅務、水電、個人征信、海關數據等在內的“打包信息”,并含蓄表達了這些數據來自權威的政府部門。
“大概意思是,已經有人對各個政府部門中小企業的信息進行了整合,現在不方便直接出面,而是委托我們咨詢公司來向金融機構出售。”一位知情人士稱。
此后,該銀行對這家咨詢公司進行了核實,結果印證了該公司背后有比較權威的委托人,其提供的中小企業信息也來自于政府部門數據的整合,且目前已經有多家大小不一的銀行在與其合作。銀行若需要獲取一家企業的上述打包信息,需要向這家咨詢公司付好幾十元。
“但是最后銀行思考再三,還是沒有與其合作。”上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一則擔心信息準確性,二則認為數據的售價較高。
小企業征信包括兩方面,一個是企業和企業主的工商、稅務以及個人信用報告,這部分被看做硬信息;一部分為企業和企業主的口碑等,被視為軟信息。硬信息的缺失激發了一個有待規范的灰色市場:虛虛實實的第三方征信數據買賣。
小企業征信體系殘缺
上述情形江蘇銀行一位地區信貸負責人稱也多次遇到,“有過幾家自稱第三方的數據公司聯系過我們,表示可以提供我們地區中小企業在政府部門登記的信息,但是真真假假我們很難判斷,所以還沒有合作過”。
面對小企業抵押物普遍不足,銀行貸款時更關注信息充分收集,為了做到信息交叉印證,銀行信貸員需要獲取大量硬信息:工商、水電煤、訴訟、海關數據等。
“這些信息在江蘇政府部門都可以申請查閱,不過看稅收要去地稅,看外貿數據要去海關,查訴訟要去法院。”上述江蘇銀行信貸人士表示,算來了解一家企業信息需要走幾個部門,而小企業貸款數額小,一筆賺不了多少錢,很不劃算,一般有的信息就放棄了。
“據我們了解,小企業硬信息是由發改委和人民銀行雙牽頭,發改委負責整合政府部門登記數據,人民銀行則收集企業和企業主信用信息。”上述江蘇銀行信貸人士稱。
不過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銀行人士都稱,目前尚未發現一個地方政府能夠免費、全面提供當地中小企業硬信息。
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組建、維護的我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運行已8年來,截至今年已收錄1800多萬戶企業、8億多個人信息。
但對這一數據庫,上述江蘇銀行人士認為實用性還有提高空間,“進入這個數據庫的企業可以拿到貸款卡,但由于收錄信息有限,我們很難依據貸款卡就發放貸款。還有這個數據庫對小企業覆蓋面也有限”。
“從我們調研看,小微金融機構服務對象是被排除在正規金融體系之外的小微企業和‘三農’等低端客戶,其無征信記錄,無法在央行分支機構征信系統中查詢到。”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微博)牽頭的《小微企業融資發展報告》指出。
無奈聯手電商
記者從P2P公司拍拍貸一位負責人處獲悉,2012年下半年開始,為了引入小企業、小商戶借款者,同時獲取更充分的小企業經營信息,拍拍貸找到了慧聰網進行合作,后者為國內B2B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
信息已為王。坐擁海量信息的電商,俘獲的不僅是拍拍貸,也在捕獲渴求小企業信息的商業銀行大魚。
“浦發銀行已經和‘e店寶’簽訂排他戰略合作協議協議,也在與阿里巴巴進行合作。”上述股份行人士透露。
e店寶是一家為淘寶店主提供財務管理軟件的公司,淘寶網賣家使用的財務軟件一半以上都由該公司提供,理論上,e店寶可以掌握其網商企業客戶相關財務管理數據。
分析人士認為,阿里金融核心優勢也就是這些企業的各種經營、財務數據,銀行如果獲取這些店主的財務信息,將方便營銷貸款等一系列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