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姚海彬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切膚之痛”來形容近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企業利潤縮減。據他粗略估算,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6.2到6.1,公司利潤縮減了20%。人民幣持續升值與中小外貿企業出口利潤縮水正在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格局。
人民幣匯率一次接一次創歷史新高,強烈沖擊著市場神經。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5月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867,較前一交易日大漲80個基點,再創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24日早盤受中間價提振首次升破6.13關口,創5月份以來第6次歷史新高。
據統計,5月份以來,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已累計升值0.35%,今年以來累計升值1.57%。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認為,過去一段時間,在中間價保持穩定,而交易價持續升值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壓力被放大;而通過中間價向盤中交易價靠攏,有利于弱化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淡化人民幣匯率對資本流入的吸引。
即期市場方面,人民幣兌美元也屢屢逼近漲停。24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追隨中間價漲勢開盤報6.1280,首次突破6.13關口,本月第6次刷新歷史新高。從5月初至今,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幾乎每天都在“漲停”附近徘徊。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經濟基本面相比其他國家仍屬一枝獨秀,這導致人民幣走強。此外,大量套利資金的持續流入也是人民幣兌美元上行的重要推手。
人民幣匯率連創新高引發出口行業擔憂。在一些經濟體貨幣競相貶值的背景下,加之全球貿易低迷,人民幣近期升值趨勢無疑更為出口企業增加了壓力。阿里巴巴旗下的深圳一達通公司副總經理肖鋒對本報記者表示:“人民幣快速升值對外貿企業的影響不僅是利潤下滑,并且有生意不敢做,不敢接長單,這直接導致兩個后果,一是單量不夠,二是大量短單導致企業綜合成本大幅上升。”
隨著人民幣升值速度的加快,匯率因素對外貿中小企業出口盈利水平影響愈發明顯,盡管外貿出口量和出口額有所增長,可是外貿盈利能力卻在下降。如何抵御匯率風險,成為外貿行業的新難題。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市場化加速推進,未來匯率大幅波動將是常態,外貿企業必須學會使用遠期外匯等金融手段來規避風險,保證訂單。
姚海彬告訴記者,由于小微企業沒有條件和實力做國際對沖業務,所以即便想利用匯率避險工具規避風險,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國內金融服務業與國外尚有差距,而中國外貿企業主體分散,平均單量較小,難以享受相應的金融服務,比如中小企業平均每單才3萬美金,而遠期外匯服務的門檻為100萬美金。
但通過一達通外貿服務平臺的“團購效應”,有助于解決這一難題。肖鋒解釋稱,一達通替客戶與銀行簽訂協議,提供匯率鎖定服務,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及交割日期,到約定交割日當天,一達通替客戶根據協議約定向銀行辦理結匯或售匯。在遠期外匯生效時期內,不受即期匯率波動的影響,固定使用遠期外匯結算。
業內專家表示,外貿企業除了采用匯率工具靈活管理匯率風險外,同樣要注意加強內功培養,提高出口競爭力,這個競爭力不僅僅是價格的競爭力,更包涵產品質量、技術、品牌的競爭力。通過改變過去的代工生產方式,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盈利能力。
就在24日,中國政府網公布《關于2013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在金融體制改革方面,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供求在匯率形成中的基礎性作用。
有外匯專家表示,隨著監管機構對熱錢加強管控和周邊國家經濟好轉,估計未來人民幣升值勢頭將有所收斂,甚至會轉向貶值,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將成為今后的常態。我國要通過加快國內金融體制的改革來釋放貨幣政策內外夾擊的壓力,同時通過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增加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