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先后進入計算機時代、互聯網時代、WEB2.0時代以及后WEB時代即移動互聯網時代,人類的生活被數字信息、社交網絡、電子商務、智能設備、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等徹底改變。但信息貧窮者仍然停留在信息的史前時代,信息革命的紅利并未惠及他們。這些人包括偏遠地區的農民、建設城市的農民工、有缺陷的殘疾人、甚至家里的老人。
具體一些,在城市居民每天使用智能設備嘗試解決信息過載的問題時,通過電視收看CCTV了解天下事仍然是部分農村主流的信息獲取方式;在年輕人糾結是用京東還是易迅網購送貨更快時,農民仍然只能到古老的商店購買必需品;在少年們用微信搖一搖附近的陌生人時,老年人的社交活動則被年齡、文化、語言和行動不便限制。這些現象都將人類分為兩個群體: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貧窮者。橫亙他們之間的,互聯網界稱之為“信息鴻溝”抑或“數字鴻溝”。
在今年的成都財富論壇上,李彥宏對話《財富》雜志副總編梅思梵,談到自己的夢想時說“我上大學時選擇的專業就是信息管理,從那一天開始,我就有一個夢想,有一個愿景目標,就是要‘讓人們最平等便捷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要做到這一點不是非常容易”?萍冀缇邆浯祟悏粝氲娜瞬辉谏贁。Google的使命是加強信息流動,讓全世界人民便捷獲得信息,而Facebook扎克伯格則致力于加強人們的連接,再早之前的比爾蓋茨希望世界上每臺桌面都有一臺電腦。這些理想主義者希望技術改變世界,塑造一個人人平等的信息世界。
夢想終歸是夢想。在信息化前所未有地加速改變這個世界的同時,信息鴻溝問題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1、科技越發達,鴻溝越明顯
在城市,網絡基礎設施正在迎來光纖到戶、3G普及、4G的到來和WIFI的普及,硬件設備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和智能家居正在爭奪人們的碎片時間,互聯網產品廣泛涵蓋人類衣食住行、購物、娛樂、社交、溝通、閱讀等一切生活。掌握信息獲取能力的人,將進一步強化信息和知識。
不過,這個影響只局限部分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保持低速增長。按照目前約4%的年增速,2015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將達到50%。也就說是屆時仍然會有超過一半的中國人不是網民。這一半人是潛在的信息貧窮者。
這些人包括農村的留守人群、城市的部分農民工、老人、殘疾人等,他們通過電腦、手機應用如微博、網易新聞客戶端等獲取信息的幾率幾乎為0。
有信息的人獲得的信息高速積累,而缺乏信息獲取手段的人則原地踏步或者僅有少許進步。中國不只是貧富差距正在擴大,信息鴻溝也在進一步明顯。
2、信息鴻溝演變為服務鴻溝
人們利用互聯網生產、流動和消費信息,這些信息的承載方式是通過超鏈接相連的網頁。
移動互聯網時代聯網結點則變為線下的實體,如個人、物體、店鋪等,真實的世界被映射到網絡。正如李彥宏在財富論壇所說,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需求不僅是能夠搜索信息,而且能夠找到服務,可以在移動終端、手機、平板電腦,各種各樣新的終端上,不僅是獲取信息,而且能夠完成任務、完成工作。
這些服務包括網絡購物、網絡支付、旅游預定、火車票預定、線下服務團購(O2O)、在線掛號、網絡政務、移動辦公等。但因為基礎設施如寬帶網絡的限制、PC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不足、配套服務如物流的不健全,導致信息匱乏者獲得這些服務也異常艱難。
京東網購電視機等物美價廉的大宗電器是無法寄送到偏遠農村的。每年春運12306網絡訂票也是大量農民工無法享受的便利——12306網站很奇葩,但不能忽略其給了人們一種新的購票方式。至于網絡招聘、在線掛號、電子政務等,對于農民工群體來說,更是遙不可及。
在蘆山地震期間,信息鴻溝導致互聯網公益服務無法觸及大部分災民的弊端已經展露無遺。百度、搜狗等互聯網公司紛紛推出尋人功能,但大量受災群體及其親人因為遠離互聯網,無法使用網絡尋人服務。最終,各大搜索引擎尋人服務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掌握信息的人將享受便捷的服務,進而更易獲得緊缺的服務資源,另外一部分信息貧窮者則將成為服務的貧窮者、資源的貧窮者和生活效率相對低下的群體。信息鴻溝正在演變為服務鴻溝。
3、信息鴻溝在被逐步填充,但是個無底洞
信息鴻溝是與信息科學一樣古老的全球化的問題。
在中國,行業、政府和企業為消除鴻溝已開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
光纖入戶,工信部多次下文推進。2010年發布的《關于推進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的意見》要求2011年,鄉村用戶接入能力平均達到8MB/S以上,農村用戶接入能力平均達到2MB/S以上,商業樓宇用戶基本實現100MB/S以上的接入能力。3年內光纖寬帶網絡建設投資超越1500億元,新增寬帶用戶超越5000萬。不久三年期限將至,但筆者個人感受光纖到戶尤其是到農村,仍然還有最后一公里甚至數公里的路要走。
移動通信網絡發展狀況相對較好。據中國移動發布的白皮書,目前無線通信信號已覆蓋96%的自然村。自2004年開始中國移動便投身國家“村村通電話工程”,累計投資384億元為超過10萬個邊遠農村解決了基礎通信問題。中國移動還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農村信息服務,農信通熱線電話平均每天接到涉農信息咨詢超過8萬次。廣東惠州移動甚至還推出1258060愛心熱線,幫助20萬殘疾人無障礙溝通。
客觀地說,中國在移動通信網絡覆蓋上,相對走在世界前列。強調一下,這里是說從無到有的覆蓋。國外運營商在進行網絡覆蓋時會評估覆蓋產生的經濟價值,而國內運營商身為國企,會有更多社會責任的考量。例如偏遠農村,珠穆朗瑪峰,三沙群島和近海漁場都會有中移動的無線信號覆蓋。
除了基礎網絡外,硬件設施的瓶頸也在消除。電子設備例如電腦、智能手機價格已相對低廉,而“家電下鄉”政策、國產低端硬件尤其是山寨貨已讓硬件具備了與電視一樣普及的價格條件。
但寬帶和聯網設備并未實現與電視一樣高的滲透率。究其原因,除了政府鼓勵扶持、運營商和設備商加大投入外,還需要給對應群體一個“光纖入戶”以及購置電腦或智能機的理由。目前WINDOWS、鍵鼠操作對信息貧窮者來說,是一種難以掌握的技能。就算可以快速掌握,能滿足對應需求的軟件、網站、應用和網絡服務少之又少。信息貧窮者是被忽略的用戶。少有人去關注他們的信息化需求,更少有人去挖掘他們的潛在信息需求。
哪里存在問題,哪里就有機會。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中國現存的信息鴻溝問題既是一個需要業界關注的社會問題,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后,伴隨著無線通信、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信息鴻溝問題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最佳解決時機,也為創業者帶來很多機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