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產品、應用或者技術的機會?
——智能手機
中國的手機用戶數近11.5億戶,網民卻不到其一半的5.64億。排除一人多卡、機器號碼的情況,中國的手機用戶滲透率超過80%,而寬帶滲透率則低于50%,僅僅與智能手機滲透率相當。農村農民或者留守人群,城市農民工群體,老人、殘障人群可能不會使用電腦,但他們極有可能擁有一臺手機。可能是一部源自華強北的喇叭效果卓越的山寨手機,也可能是一部老人手機。目前中國還有近半的手機是功能機。
現在的安卓和iOS主導的智能手機有一定的普及門檻。安卓仍然有操作系統、安裝應用等概念,對于連短信都不會發的人來說使用存在困難。而iOS使用雖然稍微簡單,但面向高端用戶的定位也讓其無法普及到更廣泛的人群。
但是,手機無疑比電腦更具備普及的條件。無線網絡環境好過寬帶固網是一個原因,手機的操作比PC更容易是另一個原因。
因此,接下來幾年極有可能會出現面向農民、面向老人和面向殘障人群的定制智能手機。不論是從硬件功能,還是操作系統層面都會進行個性化的定制。山寨微創新、基于Android的ROM定制也是國人的強項。超過5億的終端需求是一塊很大的蛋糕。
如果有人說,不可能有5億的終端需求。因為部分深度網民也僅僅使用手機打電話和發短信,不是人人需要智能機。這即需要習慣的培養,也需要有吸引對應人群的應用。應用匱乏現狀意味著挖掘的機會。筆者感受到近年重慶老家的變化便是越來越多的媽媽會用手機給寶寶拍照,近日不斷有老家親戚添加我的微信,更是讓我感到震驚:需求一直存在,只是一直在靜候好的應用。
——智能電視
央視市場研究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早在06年,全國電視觀眾已達3.06億戶,總人口數達到10.7億人,平均普及率達到85.88%。實際上,電視+遙控板的使用方式,相對電腦的鍵盤+鼠標,以及手機的觸摸或按鍵的方式,是相對簡單的。絕大多數老人都會使用遙控板。
在一線城市的電視開機率從70%降低到30%的情況下,農村的電視開機率并未顯著下降。農村的人們仍然保留著看電視的習慣。智能電視可以承載比傳統電視節目更多的信息和服務,借助對語音和觸摸等第三方面向特定人群的應用的支持,加上遙控板的簡單交互方式,可以很大程度解決信息鴻溝問題。
信息貧窮者、農村鄉村是智能電視的巨大潛力目標市場。伴隨著智能電視產品成熟、設備和節目費用逐步降低、基于電視的應用日益豐富,智能電視行業在改變城市的客廳生活的同時,也將改變農村的娛樂生活,也算為新農村建設作出貢獻,進而幫助解決信息鴻溝問題。
——語音應用
打字不方便,五筆太專業,拼音對老人、部分農民以及文化水平較低者者使用門檻較高。同時,使用鍵盤、鼠標以及手機按鍵、觸摸屏對他們也是太過復雜。因此語音應用是解決信息鴻溝的重要技術,也帶來機會。除了不會打字的人,不能打字的手指殘疾者和盲人也可以驅動語音應用。
科大訊飛自主研發的語音技術已具備多種方言識別和合成的技術,例如訊飛的便覆蓋粵語、東北話、四川話、臺灣話、湖南話、河南話等。目前的成熟程度已經具備商用化條件。第三方應用提供者可借助訊飛的基礎語音技術,提供解決信息鴻溝問題的個性化應用即可。
——圖片應用
同樣可以解決打字和鍵盤操作的問題。百度等搜索引擎推出“以圖搜圖”的搜索功能,可以拍攝書籍、CD封面以及周邊環境進行搜索,有人認為這是噱頭或者僅僅是玩新鮮。實際上在信息鴻溝問題上,此類圖像搜索技術將有很大的發揮空間。相比打字,拍照是極為簡單的操作方式,視頻聊天比打字聊天也更為簡單。
圖片除了讓輸入更方便外,讓信息消費也更加簡單。不論是三歲的寶寶,還是不識字的人,都可以通過圖片獲取信息。圖像技術可以讓產品的使用體驗極度簡單,衡量標準是不需要學習或者極為簡單的引導,老人、小孩、沒有任何計算機知識背景的人都可以使用,勢必會更大范圍地普及。
有人會說在城市互聯網用戶都還未習慣使用圖像搜索技術時,讓“信息貧窮者”使用無異于異想天開。不過筆者認為,敢想才敢做,明天的世界是你我無法想象的,這是科技的魅力所在Cye.com.cn。
——電子商務
偏遠農村及部分四線城市受制于物流、支付、互聯網和用戶習慣,無法享受電子商務的便捷。一方面當地產出的產品只能通過傳統渠道銷售,在中間販子面前沒有任何議價能力,很多時候會因為信息不對稱造成產品滯銷。另一方面則無法通過網購獲得物美價廉的商品,電器等大宗產品往往被當地多層經銷商高價忽悠后購買。
如果電子商務市場能觸及到更廣泛的農村市場,當地人可以網絡售賣本地的產品尤其是特色產品,也可通過網絡獲得之前無法獲取的商品或者需高價購買的商品。
——產品要兼容特殊人群的需求
互聯網產品是否有對特殊人群留有余地呢?有多少網頁設計者考慮到了網站對讀屏軟件的兼容,又有多少客戶端在無節操地彈出“成人游戲”廣告嚇壞幼兒或者兒童?有幾個網頁設計的字體、色彩等有考慮過老人、色盲等人群的閱讀需求?大多搜索引擎的搜索框增加一個語音話筒支持語音搜索,被大量業內人士質疑為無用的雞肋功能,殊不知一定程度上也是為特殊人群留下的兼容性設計。
百度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通過“盲道搜索”,視障人群可以借助讀屏軟件使用搜索服務。近日百度還與盲人科技領袖曹軍合作推出了百度地圖的盲人導航版。另外百度也具有面向老年人的“老年搜索”。
相關企業和人士為了解決信息鴻溝做的事情,即讓人尊敬,也讓人感動。值得思考的是:我們還可以做點什么?僅僅是在信息消費領域,需要獲得幫助的人也太多太多。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解決部分信息鴻溝,并不需要太高深的技術和太高的經濟投入,僅僅是一些小的改變、兼容或者微創新,也會取得實用的效果。
中國巨大的信息鴻溝和服務鴻溝的存在,需要各大互聯網公司和創業者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務和信息鴻溝解決方案,也意味著蘊藏著巨大價值的新增市場。運營商可以為信息鴻溝問題打好基礎。基礎網絡、通信系統、手機支付和線下門店,都將成為解決信息鴻溝問題的殺手锏。設備商、運營商、互聯網公司等企業應該攜手合作,幫助人們跨越鴻溝。
五年后或者稍微再遠點的未來,不論是城市還是農村,不論是年輕人還是老人,不論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數字生活方式與今日必定會有極大的不同,那時候信息鴻溝或者不會再像今天這么難以跨越。上至政府部門,下至科技企業和IT從業者需要關注并解決信息鴻溝問題,功德無量,也有機會獲得潛在的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