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6月22日,TMT青年沙龍組織了一場走進百度的線下活動。演講嘉賓是百度移動云事業部副總經理岳國峰,講的是“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商業化路徑”。之后,參會的美麗說高級商業產品經理邱振天寫了一份現場筆記。
分享如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岳國峰本人及百度對移動商業化的觀察與思考。
從PC到移動,什么變了?
a)使用場景變多(時間線 、地點線,簡單來說就是無時無刻,姿勢任意)
b)可用媒體時間變長(從百度的數據看2012年7月出現拐點,移動化的時間已經超過PC端)
值得注意的點:用戶不看媒體的時候,也可以給用戶做點什么,Google Now是沒看媒體的時候,也在默默做事情(所以理論上,可用時間24小時)
c)交互方式變了
d)服務承載方式發生變化
用戶行為發生了哪些變化?
a)上網路徑變了(原來是瀏覽器到搜索,導航,網址到各地的網站,現在移動互聯網路徑是app/瀏覽器)
b)用戶的喜好其實沒變
依據:各類服務分布和PC分布時間很接近
c)變的是獲取服務的方式
在美國,常用的app也就6,7個,這是一個趨勢。中國雖然人均APP很多,但是高頻使用的很少,相對于長尾的服務,更喜歡使用瀏覽器(生活信息類)
細節:每到一個app升級提醒時候,用戶最多的選擇是刪除
用戶行為變化對商業化的影響
a)域名越來越不重要
b)販賣流量的生意不好做了
c)優質內容和服務價值提升
值得注意的點:
用戶行為逐漸局部封閉,如微信的很多服務都是體內完成。熱門應用有機會成為平臺。
熱門應用聚集用戶 → 用戶獲取服務的需求 → 開發平臺引入服務提供者 → 用戶就地獲取消費
d)長尾開發者轉型服務提供者
e)導流成本高,無意義
f)送貨上門,接入大平臺(把服務提供到公共平臺,如新浪微博的藍V,微信公眾平臺)
g)服務即營銷,營銷即變現
h)light app 將流行(研發部署+能力體驗native化=輕應用)
i)長尾site和app弱化,優質內容和服務價值提升,門戶價值降低
k)累積用戶無意義,衡量有效用戶就是DAU和MAU(日活躍用戶量、月活躍用戶量)
移動商業化機會
a) 后向變現的機會在變小
因為:移動終端屏幕空間有限;移動終端更私密,用戶不習慣被打擾;客戶landing page有門檻(百度重點);廣告導流跳轉降低用戶體驗(即便做成了,也沒效果)。
不過:情景化精準廣告還是有機會的;視頻廣告可自然延展到移動端;品牌廣告融入到產品運營環節;要做大,大數據是基礎(很必要的基礎,如果沒基于大數據,基本沒效果可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