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互聯網環境下,版權保護意識差仿佛已經成為了一種自實現預言:
音樂賣不動,“因為有盜版啊”
小說賣不動,“因為有盜版啊”
電影賣不動,“因為有盜版啊”
用戶體驗為什么那么差?
“因為反正用戶也要去用盜版,做那么好也賣不動。”
提起盜版,業內人士總是用“飲鴆止渴”來形容中國大眾對盜版的趨之若鶩。但是盜版這杯毒酒至少能夠暫時緩解喉頭之苦,而體驗糟糕的正版卻苦澀的讓人根本無法下咽。如果你也是一個版權擁有者,你是否也正積極的把用戶推向盜版呢?
盜版誘人的不只是價格
微軟曾經在中國投放過一系列廣告,這組廣告的特點是宣傳正版的 Windows 比盜版的 Winodws 品質更高,有更高的用戶體驗。但這則廣告其實用在 Windows 上并不合適,因為一個軟件并不太會因為被破解而降低它的品質。
不過,在視頻、音樂和文字產品上,正版理所應當的比盜版擁有更高的品質。然而,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也許你不相信,那么我們可以簡單的通過幾個例子來證明這一點: • 某視頻網站收購了日本最新一季的動畫,于是所有的彈幕視頻站點該動畫下映,用戶被迫看了廣告還要忍受沒有彈幕的動畫。
• 某音頻網站對音樂進行銷售,但其出售的音樂音頻碼率只有 192Kbps,遠低于一般盜版流通的 320Kbps,用戶花了錢缺只能下載到低音質的音樂。
• 某電子書商城時隔半年推出過氣暢銷書銷售,錯字比盜版多、排版比 EPUB 差而且只能在蹩腳的商城客戶端內閱讀,字體不可調沒有夜間模式。
如果有對互聯網內容消費比較感興趣的讀者,應該會知道以上的某視頻網站、某音頻網站和某電子書商城是誰。在這里想要說的,并非是某一個具體的公司,而是想向所有那些宣稱自己是被盜版拖累了的內容提供商提個醒:“用戶選擇盜版,真的是因為他們花不起錢或不想花錢么?”
根據淘寶 2012 年的移動購物數據顯示,2012 年無線端支付寶交易額同比增長率高達 600%。傳統意義上認為的移動端支付渠道基本已經暢通,用戶可以很方便的通過手機在移動端進行支付和購買操作。這對正版內容的推廣有很積極的意義,因為相比起可以方便的購買的移動端正版來說,在手機上尋找一個可以下載的盜版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
構想一個場景:
當你馬上就要出門或者已經在路上,你突然想起之前有一個想要讀的書籍沒有放進手機里,而前路遙遠。你是會選擇花 1 分鐘不到的時間用 2.99 元買個正版呢?還是在手機的小屏幕上搜個幾十分鐘才找到一家不用注冊的、下載下來不是壓縮包的盜版網站下載盜版?
我想在上面這種狀況下,大部分人都會選擇前者。什么是用戶體驗,這就是用戶體驗。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除了極少數的正版內容提供商能夠提供優良的體驗,國內大部分的內容提供商的質量都沒有和盜版拉開差距,甚至在體驗上低于盜版。
仍然以文字為例,國內大多數的電子書商城都將用戶購買的閱讀內容限定在自己的客戶端內,原因是因為這樣才能夠通過 DRM 有效的保護不被盜版。但是,國內的電子書閱讀客戶端中,又有幾個能夠做到如 iBooks 和 GoodReader 那樣優雅大方且滿足客戶需求呢?
由以閱讀為突出,用戶體驗并不只是有沒有錯別字和錄入錯誤(事實上現在的盜版錯別字也越來越少),閱讀軟件的功能、流暢性、字體和在不同設備上的排版,筆記和標注的添加,閱讀進度多設備同步,段落及句子的分享,這些都嚴重影響著在電子設備上的用戶體驗。既然內容提供商的產品必須以 App 的形式出現,那么內容提供商就必須把自己當成一個 App 開發商,而不僅僅是妄圖手握版權變現。
一些在用戶體驗上做的非常到位的數字渠道,如字節社,甚至可以在幾乎沒有 DRM 保護的情況下獲取收益。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