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渠道的使用權
當用戶購買一本書、一張 CD、一部電影 DVD 的時候,用戶可以選擇以各種方式使用他們,只要這些方式不違反版權法的規定。而專有 DRM 機制卻剝奪了用戶應有的權利:
同一本電子書,當用戶在 A 商城購買后,用戶所獲的應該是整本書的閱讀權利而不是“在 A 商城閱讀整本書的權利”。因此,當我發現 A 商城的客戶端只能在 Android 上運行而我最近更換了 iPhone 的時候,我應該能夠免費的在 B 商城中下載同一本書。
如同我購買了 CD 和 DVD,我就有權利將這些 CD 上的音樂或 DVD 上的電影拷貝到我的移動便攜終端上觀賞,只要保證是用戶自用那么這一切都是合法的(中國現行法律)。
針對互聯網版權內容,應該在通過 DRM 保護的基礎上建立一套互通互信的擁有權流轉機制。當用戶在 A 商城購買后,用戶可以將這一購買記錄流轉到 B 商城,亦或是在用戶不再需要的時候,流轉給其他用戶。
這一切聽起來也許過分的強調了用戶的利益,在內容提供商看來是天方夜譚。但只要反過來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某一內容提供商因為種種風險無法繼續運營下去,那么用戶的所有的這些數字財產將隨著提供商一起灰飛煙滅。這樣的 DRM,你覺得用戶能接受么?
此前,微軟在發布新一代 Xbox 的時候采取了非常嚴格的 DRM 保護措施,其中要求玩家必須注冊 Live ID,并且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在線才能游戲且禁止二手游戲交易。后果很簡單,Xbox ONE 遭到了玩家和媒體人的一致差評以至于抵制,在市場預期上全面落敗同期公布的 PS4。微軟最終不得不宣布取消所有在 Xbox ONE 上新添加的 DRM 機制。
換一種銷售方式也許會更好
中國網民說:“要免費”,于是盜版就誕生了。
中國互聯網內容的發展可以用成也免費,敗也免費來形容。由于互聯網在中國發展相對較晚,而且在互聯網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足以支撐相對較為昂貴的內容消費體系。于是,免費資源成為了互聯網普及的重要動因。在二十一世紀初,ISDN 與 ADSL 普及的時候,有多少人是沖著網上的免費電影、音樂和海量資源去的。
而這也使得“我交了網費,憑什么下載還要錢”這種流氓邏輯在中國成為了主流民意。
既然扭轉大眾的慣性思維是單憑一兩家公司做不到的,那就必須在找到在這種環境下生存下去的方法。在網絡游戲領域,稍微了解一點的玩家都會知道,免費游戲是比時間計費游戲更加昂貴的收費方式。
既然盜版堵也堵不住,不如直接把正版免費送給用戶。但是,即便是送,也不一定就一定會賠錢。比如電子書、視頻都可以嘗試在內容展示的時候給免費用戶呈現更多的廣告,而付費用戶則沒有廣告展示。這對于用戶來說,內容是免費獲得的,而付費的實際上是去廣告服務。
另一種情況是針對電子書的情況,現在是一個電子化的時代,任何一個電子設備都可以兼具電子閱讀器的功能。然而許多暢銷書的正版電子書往往比紙質書晚上市幾個月甚至半年,這主要是由于書商認為讓電子版和紙質版同時上市會影響到利潤(電子版往往賣價比紙質版低許多)。但是,他們卻忽略了這讓許多有強烈的電子閱讀需求的用戶根本無法選擇正版,只能選擇盜版電子版。
而事實上,有一種“免費”的方式既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還能滿足書商對暢銷書的價格保護:將電子書與實體捆綁銷售。

在這種模型下,既滿足了用戶對電子版的需求(許多用戶為了能夠便攜閱讀而去選擇盜版),又滿足了書商對新書的價格保護,實現雙贏。
在之前第一節中提到的電子書、視頻和音樂的三個例子中,視頻已經做出了改變。現在的彈幕視頻站與購買了版權的視頻站進行合作,由版權站提供視頻源和廣告展示,由彈幕視頻站做流量導入和視頻彈幕。讓版權方和用戶體驗都能夠得到保證,這才是正版的未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