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企業
5、中小房地產企業:擠壓式破產
中小房企“退房”事件正在愈演愈烈。調控“寒冬期”,廣東順德、湛江等地房企的破產申請被公之于眾。去年以來,中恒集團轉讓廣西房地產100%股權,浙江剛泰控股宣布資產重組轉攻礦業。分析指出,房地產TOP10企業及TOP20企業的市場份額占比再度提升,行業集中度持續提高。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預計,未來3年內至少有30%的內地房企被淘汰,企業總數將由目前約5萬家減至3 .5萬家。中小房企土地市場遇擠壓、資金鏈不穩固成致命要害。而合作開發、以二手市場買地或收購股權等方式曲線拿地,成為房企維穩發展的“救命稻草”。
調控進入“寒冬”前,不少小房企進進出出,各種注冊注銷并未引起關注。直到2012年4月9日,開發規模過億的杭州金星房產被爆向法院申請破產,一聲驚雷震倒多米諾骨牌。
建設銀行在2012年向全國38家分行下發的2012年房地產行業信貸調整文件中,規定“分支機構不得對小企業發放房地產開發貸款”,同時“開發貸占對公貸款比例超過15%的一級分行、各限購地級市所在地分行,應嚴格控制新增貸款投放,降低集中度”。這令中小房企處境雪上加霜。
“從金融支持領域,中小房企根本就是金融系統在明哲保身或上級壓力下的棄子。”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公司合伙人、房地產研究者薛炯文說。
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產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卓文表示,現在一些企業的危機之果兩三年前就已種下。在2009年左右房地產市場火爆之時,大量企業向房地產市場集聚,創造了房地產市場的“畸態繁榮”。無論主營業務是何種行業,只要成立個房地產公司,買塊地、蓋上房就不愁賣,就能賺錢。例如申請破產的杭州金星房地產,之前就是從事香精行業,到2008年才涉足房地產。 航運業
6、航運業:央企中國遠洋可以不破產 其它企業可以嗎?
中國遠洋”老船長“魏家福正式離任中國遠洋,把A股虧損王留給馬澤華。
魏家福頻頻被稱為"A股史上最大虧損上市央企的掌門人",旗下最重要的上市平臺中國遠洋被ST,并岌岌可危。在去年的股東大會上,魏家福頂著三度"A股虧損王"的帽子,接受了眾多媒體的狂轟濫炸。
作為央企,中國遠洋可以不倒閉,因為有政府的補貼。但是航運業的其它企業或許沒有這么幸運了。
“當前航運業正經歷著百年不遇的大蕭條,中國航運業連續兩年罕見地出現全行業嚴重虧損,航運業面臨著行業性‘破產’的可能。”全國政協委員、河北遠洋運輸集團董事局主席高彥明表示,應加快航運業振興,解決運力過剩的問題。
航運業持續低迷,航運企業經營“慘淡聲一片”,尤以干散貨航運市場為甚。在2008年航運業最“風光”之時,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曾一度達到11793點;而去年BDI平均值為920點,比2011年平均值1549點下跌40 .6%;與此同時,燃油及相關成本又居高不下。航運業虧損仍在加劇。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7日,A股13家航運板塊上市公司發布的2012年業績預報顯示,其中5家上市公司面臨虧損,長航鳳凰、寧波海運、中海海盛等3家公司預虧13.9億元。中國遠洋也發布業績預虧公告稱,繼2011年巨虧104億元之后,2012年仍將出現較大虧損,并發布退市風險警示。
運力過剩是航運低迷的根本原因。高彥明表示,由于前幾年航運市場的“泡沫繁榮”帶來了“天量”的新造船,而大量的老齡船又沒有及時退出市場,使得全球運力激增,超出正常需求30%左右,造成運力“災難性過剩”。
航運業的出路還是解決運力過剩的問題,否則有可能發生航運業行業性“破產”的可能。 信托
7、信托公司:壞孩子早晚會被管教
吉林信托詐騙案,將信托行業償付風險再度放到市場面前,用市場人士的話說就是“信托通過幾年畸形發展,到了開始還債的時候了。”今年以來,從“青島凱悅”到“三峽全通”再到“舒斯貝爾”,甚至包括目前事件走向尚不明確的*ST珠江信托融資展期遭拒一事,信托業風險一再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
資產規模從3606億元到8.72萬億元,信托業只用了不到6年的時間。目前,我國信托資產規模已超過保險業,成為僅次于銀行業的金融業“老二”。但信托大躍進的背后,卻是風險隱患的暴露以及競爭加劇的隱憂。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6月28日至12月31日,信托行業合計有1537只產品將到期,其中有582只信托產品是2011年發行的。集中兌付為信托業帶來巨大的壓力,不排除會爆出信托兌付風險的案例。
輿論中,信托公司已經被當做”龐氏騙局“的典型。
歷史上,信托公司曾經經歷過一場清理。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信托有好幾百家,后來經過清理整頓只剩了60多家。現在,信托業的風險積聚,“倒閉的風險很大”。經濟學家謝國忠說。
尤其是在流動性收緊的背景下,高度依賴“影子銀行”發行的單一信托將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此前,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微博)認為,央行不會允許銀行類CYE金融機構破產,但不排除有信托或證券公司,在流動性問題、資產質量惡化的情況下,出現資本金短缺以至清盤風險。
據悉,《金融機構破產條例》已經在銀監會部門內部征求意見,具體什么時候出來暫無時間表。但毫無疑問的是,一旦條例出臺,信托公司很可能又將首當其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