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巴西的男女同性戀社群有什么要感謝馬可·費利西亞諾(Marco Feliciano)的地方,那可能就是,這位直言不諱、身兼立法者身份的巴西福音教派傳道人幫忙向世人昭示了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者(LGBT)市場在這個南美國家的規模之大和之重要。
當然,這位費利西亞諾就是那個巴西議會人權委員會的主席,他最關心的就是推進一項被人們稱為“治愈同性戀”的法案,允許心理學家對同性戀人士實施治療。
雖然這一最近起草并被撤回的法案通過的概率微乎其微,但它卻掀起了一場政治與社會大辯論,最終令費利西亞諾變成巴西最遭忌恨的人物之一,也令男女同性戀社群成為巴西社會的關注焦點,使他們作為一個受歡迎程度與經濟吸引力都日益高漲、有組織的少數群體呈現在人們面前。
現在就說說為什么。
同性戀男女在參與旅行、擁有住宅與汽車、購買服裝與電子設備,還有擁有的可支配收入方面都遠遠勝過任何利基市場的消費者,這都已經不是新聞了。社群營銷公司(Community Marketing Inc.Cye)是一家總部位于舊金山的營銷企業,專注提供有關LGBT社群消費者的信息,該公司指出,LGBT群體占據了全球消費市場的5%-10%。
全球范圍內,LGBT人口超過了4億,擁有3萬億美元的消費能力。巴西的數據同樣令人咋舌。LGBT資本公司(LGBT Capital)創始人保羅·湯普森(Paul Thompson)是該行業的資產管理與企業咨詢業務專家,他說,巴西的LGBT市場價值3,000億里爾(約合1,330億美元)且還在發展壯大。按照這一估計,巴西的同性戀市場僅次于歐洲(8,700億美元)、美國(7,500億美元)與中國(3,000億美元)。
僅在2013年一年,湯普森的公司可用于投資全球同性戀市場的資金就達1億美元。他堅信同性戀群體的經濟實力不應小覷,不僅僅是考慮到其所帶來的機遇,另一方面也因為這是倡導包容與平等的一種手段,美其名曰“粉色經濟”。
雖然同性戀市場的真正規模與范圍難以確定,因為大多數可以到手的數據反映的只是公開同性戀身份的群體,但截至目前的很多調查都顯示,同性戀消費者通常擁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根據西蒙斯市場研究局(Simmons Market Research Bureau)最近的調查數據,一名同性戀消費者擁有度假屋的可能性是異性戀者的兩倍,擁有家庭影院系統的可能性是后者的5.9倍,而擁有筆記本電腦的可能性則是后者的8倍。
這個市場也充斥著很多忠實消費者,他們正在吸引全球不少公司的注意力。“像杜嘉班納(Dolce & Gabbana)這樣的國際品牌看重同性戀消費者,不僅僅是因為這個群體的著裝較異性戀者更為講究,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還是潮流引領者。”從公關代理人轉行成為成功的時尚博客作者的卡杜·丹塔斯(Kadu Dantas Cye)在接受福布斯電話采訪時說。
公開自己同性戀身份的丹塔斯也相信,最近巴西的同性戀社群所發生的騷動幫助同性戀群體在巴西民眾中獲得了更高的接受度。“80年代以前,人們基本上都對此諱莫如深,從來不敢公開自己的身份。他們住在貧民窟里。而如今已是另一回事了。這些不同主張開始受到歡迎,因為它們畢竟引發了討論,而討論總是好事。”
巴西演員馬特烏斯·索拉諾(Mateus Solano)眼下正在巴西一部黃金時間播出的肥皂劇《熱愛生活》(Amor a Vida)中扮演一個同性戀角色,他也同意丹塔斯的看法。“據我所知,我所扮演的角色沒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視。就算有些人對他感到憤懣,那也是因為他是個惡棍,而不是因為他是個同性戀。”索拉諾在接受福布斯電話采訪時說。
播映《熱愛生活》的是巴西最大的電視臺環球臺(Globo),就在不久前,該臺剪掉了一部肥皂劇中兩名男同性戀接吻的畫面。“那個另當別論,”索拉諾說,“我覺得像環球這么大的一家電視臺去采取如此冒險的舉措,這不是鬧著玩的。但最終還是會走到那一步。”
這對環球電視臺而言也許是冒險之舉,但對索拉諾的職業生涯來說卻恰逢其時。雖然一些公司仍然不太愿意請他做廣告,但總體而言他的簽約數卻增加了。“大家都喜愛我的角色,尤其是同性戀群體。”索拉諾說。
最近由哈里斯互動公司(Harris Interactive)和維特克康姆斯溝通公司(Witeck Combs Communications)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在受訪的美國LGBT人士中,有74%的人表示,如果一家公司在廣告中表露出對男女同性戀者的負面看法,那么他們購買該公司產品的可能性就會降低,而異性戀受訪人士中只有42%的人表達了同樣看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