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Kaggle這個公司名稱,30歲的澳大利亞數據科學家安東尼·古德魯姆(Anthony Goldbloom)寫了一個算法,這個算法可生成字母所能組成的三個音節或三個音節以下的所有可發聲組合,而且這些組合的域名地址還沒有被注冊過。“我太想省錢了,因此不想付費購買一個(現有的)域名。”他說道。在這個算法所計算出來的700個域名地址中,他最后找到了兩個詞:Sumble和Kaggle;然后他寫了一封電子郵件發給家人和朋友,詢問他們更喜歡其中的哪一個,結果是大多數人都選擇了Kaggle,所以他就選了這個名稱。
Kaggle現在的支持者包括硅谷的多位投資者,還包括PayPal聯合創始人馬克斯·萊文奇恩(Max Levchin),他同時也是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但古德魯姆表示,自從他把該公司從澳大利亞轉到美國以后,他發現中西部地區的居民傾向于把“Kaggle”發音為“KAY-gel”,也就是與“Kegel”的發音相同,而“Kegel”指的是“凱格爾健肌法”,這是婦女輪番緊縮放松陰部肌肉之法,以利于分娩中將嬰兒順利產出。換而言之,對這家在線數據創業公司來說,“Kaggle”很可能并非最好的名稱。
Igor創始人曼寧說道:“對創業公司來說,現在它們起名的主要推動力是一種被誤導的任務,也就是找到盡可能最短的、容易發音的(未被注冊的)網站域名。”他補充稱,創業公司很可能低估了自己的潛在客戶。他還說道,堅持使用較短的URL給創業公司帶來了不必要的限制。
在二十世紀中期,也就是黃頁的全盛期,以“A”作為首字母來為公司起名變得十分流行。到世紀之交,800電話號碼推動了公司用七個字母構成的單詞來進行命名的趨勢,這是為了使其名稱與按鍵式電話兼容。跟今天的趨勢一樣,這些趨勢也都反映了企業家創造最好的虛擬不動產的決心。
在2004年,卡特琳娜·菲克(Caterina Fake)和斯圖亞特·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開始著手為其照片共享網站起名,這兩人原本想要給公司起名為Flicker,但Flicker.com這個域名地址已經被占用了,而且域名所有者不想出售。因此,菲克就建議使用Flickr作為公司名稱。九年以后,這個網站稱其照片數量已經超過了80億張。
創業公司最初開始創造新詞來為公司命名,是為了適應短URL匱乏的形勢而作出的適應性措施,但后來就變成了一種特定美學的標志。當Twitter在2006年成立時,這家公司之所以把自己稱作“Twitter”,是因為像公司聯合創始人比茲·斯通(Biz Stone)所解釋的那樣,Twitter.com這個域名地址“已經被占用,因此我們猜測(購買這個域名)需要耗費巨資”。一旦公司開始運營以后,這家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們就進行了相關安排來收購這個域名,他說道。
新一波的公司命名正在推動這種趨勢,其結果是許多作為公司名稱的新造詞無論是看起來還是聽起來都很相似。Spotify成立于2006年,這家公司已經取得了成功,其活躍用戶總數已經達到了2400萬人,估值也達到了30億美元左右,而這種成功很可能是促使以“ify”為后綴來為公司命名的最新趨勢的源頭。
根據品牌顧問約翰遜的統計,現在共有102家創業公司使用“ify”為后綴來為公司命名,其中包括紐約通知系統Xtify和密蘇里州堪薩斯城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Stackify等;而在五年以前,僅有少數幾家公司使用這個后綴。
Shodogg是在2011年由赫伯·米謝勒(Herb Mitschele)創立的一家公司,其起名目標是為了為母公司TouchStream Technologies創造一個讓人容易記住的品牌名。公司創始團隊的想法是利用“show dog”(賽級犬)這個詞匯,想要把自己的屏幕共享應用作為“視頻的最好朋友”和媒體展示工具的概念結合到一起。
但米謝勒認為,直接使用復合詞“Showdog”過于無聊,而錯拼為“Shodog”則更好一些;但“Shodog”看起來又太短,而且也缺乏個性。因此,米謝勒就又在“Shodog”中加入了一個字母“g”,想要藉此傳達一種態度,那就是不必太過嚴肅地想要把所有東西都拼寫正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