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份,我國居民儲蓄已連續3個月突破43萬億元。在過去5年時間里,居民儲蓄更是實現了翻番的增長。
收入沒有翻番,儲蓄卻首先實現翻番,這不是一種十分正常的結果。尤其在經濟出現持續下行的情況下,儲蓄快速增長,其隱含的矛盾和問題還是值得認真研究和關注的。
首先必須看到,這樣的結果極有可能與居民的創業意愿下降以及創業環境不佳有關。對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來說,完全依靠“別人”提供就業崗位、就業機會,是很難使就業問題得到根本解決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居民要能夠自主創業,自己創造就業機會。
但是,能否主動創業、積極給自己創造就業機會,取決于兩個方面的因素。一是居民自身的創業熱情與欲望。如果具有強烈的創業熱情和欲望,自然就會積極尋找創業的途徑和方法,就像浙江溫州、臺州等地一樣,創業幾乎成了平常事,家家開店辦廠,人人創業致富。二是創業的條件和環境。要知道,即使居民自身愿意創業,但創業的條件和環境不好,居民的創業熱情和欲望也會受到影響。久而久之,還會使居民的創業動力完全消失。
顯然,高儲蓄率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創業的熱情和欲望在下降,創業者的數量在減少。不然,不會在收入增長速度并不快的5年中,居民儲蓄反而出現了翻番的現象。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前中國在創業環節面臨的問題與困境,如何通過環境的營造和改變,使居民重拾創業熱情,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高儲蓄率反映出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投資的渠道過少、投資產品缺乏。從這些年的情況來看,盡管銀行、保險等行業也在積極開發投資產品,但居民的投資目標主要還是鎖定在商品房上。
商品房投資在價格的快速上漲中基本綁架了居民的投資行為、投資能力和投資方向。絕大多數居民無論買不買房,都無暇顧及其他方面的投資,而將注意力全部放到了住房方面。加上其他的投資產品風險極大,且收益狀況根本彌補不了住房價格上漲帶來的損失,高儲蓄率自然難以避免。
當然,社會保障制度嚴重滯后也是居民消費動力下降、消費預期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想一想,居民對未來與自己關系十分密切的問題看不透,看不到希望,還有什么消費動力可言呢?還怎么敢放開消費呢?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消費刺激政策,如家電下鄉、汽車消費、旅游等。但是,除政策剛剛出臺時的效應之外,有哪項政策能夠產生持續效應的。這當然不是政策本身存在什么問題,而是消費環境不好,制約居民消費的因素沒有消除。以看病問題為例,如果我國的醫療制度也像發達國家一樣,能夠形成保障和非保障兩個層次,居民自然就不會為看病犯愁,也不會通過存錢來預防因病致貧的問題。再如社會保障,如果基本保障條件具備,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創業,而不是等待“別人”提供機會。因為,即使創業失敗,生活也不會失去保障。
所以,高儲蓄率問題,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與思考的重要經濟社會問題。高儲蓄率所反映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很多都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第二季”的到來,影響中國經濟新一輪的平穩健康發展,這一問題必須加以解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