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樹是深圳華強北眾多“蘋果”商販中的一員,作為所謂的二級經銷商,之前批發一部iPhone 4S就只能賺幾十元甚至更低了,如今iPhone 5的批發利潤更已降到5元~10元。即便如此,他9月上旬70部左右的批發量依然環比下降了50%,這樣的收入相比6000元的店鋪月租杯水車薪。
本周五,讓眾多果粉失望的iPhone 5S/5C即將上市,阿樹選擇觀望,“先把手上的貨出掉,再拿新品試試水。”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遠在上海的范范(化名)同樣感受到了此次的冷清,這名在上海徐家匯經營著一家電子產品實體店的果粉對本報記者透露,雖然已經接到兩款新手機的訂單,但和之前不惜加價志在必得相比,這次買家選擇的是先支付可以全額退款的訂金,看新品發布后的市場價再做決定是否購買。
這是蘋果和中國市場冷熱化學反應的一個縮影,當iPhone新品首度在華全球同步發售之時,蘋果滿心示好的一些中國消費者卻開始出現審美疲勞。
5元VS 6000元
深圳華強北,一些蘋果水貨手機商正遭遇銷量和利潤下滑的窘境。
上周末,本報記者在這個全國知名的電子產品集散地采訪發現,各大手機賣場的蘋果招牌銳減,取而代之的是其最大競爭對手三星的招牌。
如果說直營店還沒有感受到銷售壓力的話,那些專營水貨的草根經銷商普遍表示,生意越來越難做。
阿樹的柜臺如同小飾品專柜般迷你,和其他地方論店鋪計算租金不同,在寸土寸金的華強北,大多數電子市場都是CYE按單位面積收租。一個看上去不到5平方米的小檔口,通常會由兩三家共享,而一些柜臺也常常被分割成幾塊以分攤租金。一張每日更新的水貨單,一個十幾元就能買到的計算器,就組成了交易的店面。
對于阿樹來說,僅僅是靠買賣蘋果水貨的收入,已經很難再平衡柜臺的日常開支。
“現在一個柜臺大概是6000元。”他告訴本報記者,一個月至少賣上數百臺才能賺回來。
他批發一部iPhone 5手機大約能賺5元~10元,如果是零售,過去可以賺兩三百元,如今只有七八十元。阿樹說,目前整個市場對于iPhone 5的熱情一直在下降,一個月賣個幾十部已經算是不錯的成績了。
iPhone 5銷量的疲軟,不僅僅是阿樹的感受。在華強北另一名銷售員周青(化名)的眼里,高性價比的4S在銷量上也堪稱經典之作,iPhone 5未曾超越。
在果粉眼中,iPhone 4S是最后一款完全體現喬布斯理念的蘋果手機。不只是在中國,iPhone系列手機的全球銷量增速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本報記者查詢蘋果財報發現,2010年~2012年,蘋果手機的銷量增幅從93%逐步下降到81%和73%,今年上半年更是放緩至12.4%。三年半的時間,市場分別見證了iPhone 4、iPhone 4S和iPhone 5的誕生。
林玲(化名)是另一名在華強北打拼的銷售員。每賣掉一部三四千元的手機,林玲能抽成20元。但是,她對iPhone 5的銷量感到沮喪。“開始是因為價格高,后來是因為掉漆等質量原因,最好的時候周末一天只能賣七八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