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創業史中,這類故事一再重演:eBay、谷歌等公司都因為舊產業傳奇經理人的加盟,奪下新世界。
韋爾作為職業經理人,極力主張貝爾公司迅速和持續地擴充。因主要股東福布斯和其他投資人士反對,工作處處受掣肘,這些人認為既然現有業務的利潤已能令人滿意,又何必再擴大投資貌相?遭受挫折之后,韋爾于1885年5月提出辭呈。經過多次討論,董事會留住了韋爾,任命他為新成立的一個子公司——美國電話和電報公司(AT&T)的總經理,這個新公司是為了建設和經營長途電話而設立的,不過,在兩年后完成了全國第一條長途電話線(自紐約到奧爾巴尼和波士頓)之后,韋爾離開了該公司。
1907年初,在摩根的幫助下,韋爾再度成為AT&T公司總裁。
為了經營這個全國性企業,韋爾根據1900年所實施的一些合法改制迅速創立一管理機構。這些改制包括,把旨在建設和經營長途線路的AT&T公司變為整個貝爾系統的母公司,它掌握專利權、各地電話公司的股份,并購進了西部電氣公司,AT&T帝國由此煉成。
1920年,74歲的韋爾與世長辭。
商業成功的另一極
另一位同時代的傳奇經理人則沒有那么幸運。如果說韋爾代表著經營企業成功的極端,那英薩爾則代表著失敗的另一極。
托馬斯·愛迪生把電力引入到城市,而他的職員塞繆爾·英薩爾找到了一個途徑,依賴于喬治·威斯汀豪斯在交流電上的創新將改善后的技術與市場結合起來,讓電力便宜到每個人都用得起,從而讓自己成為電力領域的國王。
在20世紀20年代,芝加哥的塞繆爾·英薩爾是真正懂得電力的CEO,執掌著美國第二大電力帝國。英薩爾帝國主要由兩家控股公司構成。一家是經重組成立的聯邦愛迪生公司,創辦于1907年;另一家是1912年創建的中西部公用事業公司,它是英薩爾的主要業務公司。與鋼鐵和汽車業的很多人一樣,英薩爾也相信壟斷是消除毀滅性競爭的必要條件。他認為公用事業是一個具有“自然壟斷性”的行業,必須集中在少數人的手里才能夠提供有效的服務。他的口頭禪是:“一個地區的電力必須由一家公司生產。”
英薩爾1859年出生在英國,曾就讀于私立學校,后來隨父母搬到倫敦。他14歲時便開始在辦公室當勤雜工以貼補家用。他還利用業余時間為《名利場》雜志的編輯做速記員,由此對政治和時事有了一些了解。他的第二份工作使他得以接觸托馬斯·愛迪生在倫敦的代表,而愛迪生正是英薩爾年輕時的偶像。不久以后,英薩爾獲得去美國做愛迪生的私人秘書的邀請。1881年他移民美國,在紐約開始了漫長的職業生涯,并且在他選擇的這一職業達到了頂峰。
作為愛迪生的秘書,英薩爾接觸到了紐約金融界。愛迪生的紐約的第一個客戶就是皮爾龐特·摩根,他購買了愛迪生在珍珠街開設的發電站提供的電力。英薩爾在愛迪生公司的職業安全性完全取決于這位發明家在其電力公司中的領導地位。摩根最終控制了愛迪生電氣公司,并在合并了辛普森-豪斯汀電氣公司并強行擠走亨利·維拉德之后創建了通用電氣公司。英薩爾因此丟掉了工作,就這樣,他來到了芝加哥,因為那里的公用事業不像紐約那么集中。1892年,他出任了芝加哥愛迪生公司的總裁。
1929年經濟危機直接導致眾多商業大佬垮臺,英薩爾是其中最為知名的一位。英薩爾帝國的垮臺是20世紀30年代早期的重大新聞。在杠桿收購和金字塔構造的重壓下,英薩爾花了幾十年時間拼湊而成的龐然帝國轟然倒塌了。
1932年4月,英薩爾宣布公司破產。
1934年4月,英薩爾被逮捕并遣送回美國,被控在帝國解體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非法轉移財產等罪名,后被宣判無罪。對于曾經是芝加哥最受敬慕的商業大佬來說,無罪只是一個很小的安慰,他已經失去了一切。訴訟事件結束之后,英薩爾離開了美國,1938年因心臟病發作死于巴黎的地鐵中,口袋里只有8法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