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店鋪的增多對于淘寶村的發展并不一定是好事。
邱澤奇曾設問:像灣頭這樣的淘寶村能走多遠?他說,除了手工藝傳承恐后繼無人外,更應讓人擔心的應是簡單的網店復制與盲目的規模擴張。
在胡偉的記憶中,他2005年在淘寶店賣貨的利潤平均能達到百分之百,而今,利潤率甚至不足20%。
方瑜分析稱,電商模式進駐農村,使農民考慮更多的是“怎么賣出、怎么運出”的問題,可以說,這一形勢下,農民開始自己掌握自己的產品銷售命運,直接對接市場。
不過,在與市場的對接中,作為供應商的賈小霞則認為,“因為都是通用貨,如果想要賣貨,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壓低價格。”
“壓到成本價以下,如何賺錢?”賈培曉擔心,未來博興縣的草編工藝品與低質低價畫上等號,“到時候大家可是一榮俱榮一毀俱毀了”。
邱澤奇也指出,村民在高利潤下的模仿熱情,一方面可能使同村店與店之間陷入價格戰,另一方面可能使單個村子的淘寶熱波及鎮域乃至縣域,使最本土的產品不再具有專有特色。
事實上,以素有中國“淘寶第一村”的浙江義烏市郊青巖劉村為例,隨著淘寶網等電子商務逐步走向規范、成熟,來了又去的小賣家已越來越多,當年“淘寶店開一家賺一家”的情形一去不復返。
為此,賈培曉曾到杭州阿里巴巴總部取經,并想推動建立一個行業協會并發揮作用,比如統一價格、遏制惡性競爭、充當政府和商家中間人的角色等等。
而賈培曉也有苦衷:“現在政府想的是發展壯大產業,增加稅收和就業,個人想的是多賺錢,這是兩種主流價值觀,我夾在中間。”
作為博興縣錦秋街道辦事處黨工委員,尹立新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已經準備成立一個草柳編協會,以行業自律的方式,對存在的惡意競爭進行限制。”
然而,賈小霞清晰記得,8月份的時候,有錦秋街道干部到她那兒調查成立協會事宜,但幾個月過去了,并沒有實質性東西。
營業額“觸頂”、人才匱乏
作為村里第一個開淘寶店的人,胡偉去年的營業額已達到200萬元,但他認為,這已經是淘寶店的最高點。
在接下來的發展上,胡偉遇到了瓶頸。摩托車修理工出身的他將原因歸納為,“缺乏專業人才,比如專業的圖片設計、店鋪裝修人才。”
與胡的想法類似,賈培曉很注重營銷工作,在他的8名員工中,有一名設計專業畢業的大學生,負責設計店鋪、美化圖片。作為村里營業額最大的網商,賈培曉近幾年一直在招納大學生,以提高其網店的質量。不過,他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在這兒工作最長的也不到一年”。
正如邱澤奇所說,農業三化中,除了農產品的現代化,還有農村和農民的現代化。在他看來,“最難的還是農民的現代化,但這關系到類似灣頭村這樣被信息化改變的村莊,到底能往前走多遠”。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灣頭村,隨著一大批大學畢業生加入到農村電子商務大軍,文化素養的高低已明顯和店鋪經營的規模呈現正相關的關系。
邱澤奇亦指出,在農村市場化的過程中,人口流動加速,農民需要掌握配套技能,也要了解市場規則,更多地參與到市場中,即農民現代化。
而隨著本村、甚至外地大學生到灣頭村開網店,賈培曉、孟麗麗的壓力因對手素質的強勢在無形中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零庫存是灣頭村電商的普遍特點,對這種存在斷貨危險的模式,灣頭村的網店老板們卻有著難以割舍的依賴。
有電子商務研究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以灣頭村為例,草柳編從業者多為中老年留守人員,就地生產、就地上網銷售,才是網商最節約成本的經營方式。在他看來,這在農村電商領域比較普遍,他們不可能把店鋪搬到城市,但受農村基礎設施、農民文化水平的限制,人才匱乏的問題將短期無解。
基層政府力推“淘寶城”
作為批發商,賈小霞也開了淘寶店,但她基本上不會專門花時間去管理。她決定走精品路線。在她看來,村里的網店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但她做的品牌卻在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事實上,在灣頭村有同樣想法的并不只有賈小霞一人。2009年,賈培曉和孟麗麗為自己的草柳編商品注冊了商標,甚至有熱心網友幫忙設計了LOGO。
現在,賈培曉把自己的產品定義為草柳編行業里的 “中高端產品”,店鋪產品的客單價平均達到了300元以上,而其他很多同類店鋪的平均客單價則在百元以下。
當郭樹清省長7月底來到村里調研的時候,賈培曉是幾個被邀請的座談嘉賓之一。在博興六中的一間教室里,他大膽地向郭樹清要政策:“政府部門能否牽頭和阿里巴巴洽談一下,通過網絡創建幾個草柳編知名品牌,讓草柳編走得更遠些。”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劉鷹亦認為,淘寶村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應從技術、產品結構與營銷策略等方面推陳出新,找尋更多突破,為新生事物不斷注入更新鮮的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在郭樹清調研后不久,灣頭村所在的錦秋街道迅速研究推進 “中國草柳編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希望以此推動產業規模擴大和產品升級。
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取的一份項目策劃推進方案中,園區設想一欄中提到:“將傳統文化藝術與實體經營和電子商務這個現代銷售平臺實現無縫隙對接”。
對于這個灣頭村民稱作 “淘寶城”的項目,灣頭村的賣家們普遍持一種觀望態度,“搬不搬的意義不大,我們不是沒地方”。
不過,政府參與到草柳編以及電子商務中的動作,灣頭村的買家們也普遍認為:“政府的參與,應該沒啥壞處。”
而在此前,基層政府對農村電子商務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相關金融機構在貸款扶持上較為謹慎。
事實上,對于灣頭村的電商模式,更多被當地政府看作富民產業。即使在與省長的座談中,博興金融部門的表態亦較為謹慎。不過,一位當地政府人士甚至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在8月12日阿里巴巴的“淘寶村”推廣發布會后,博興政府部門開始正視這個因農民自發興起的經濟模式。
此外,在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方瑜的意識中,淘寶村比小崗村更上一層樓,因為電子商務的營銷模式真正從底線上解決了束縛農產品、手工產品的桎梏,意味著是對第一產業一次更深層次的“解放”。
對于未來,在灣頭村開網店的陜西人馬耀飛充滿期待,“慢慢來,這都是時間問題。”
阿里研究中心認為,未來淘寶村數量會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據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70多萬個行政村,農村網民數量達到了1.65億,潛力相當巨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