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
4G時代到來和牌照審批解禁加劇競爭
隨著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更新,上網條件的不斷改善,網吧對于一些用戶的吸引力已經大不如前。如今,4G牌照發放和網吧牌照審批解禁的消息讓經營者們又多了一絲擔憂:網吧經營已行至盡頭了嗎?
有媒體做過一項關于“網吧末日是否到了”的小調查。結果顯示,有接近一半的參與者認為“不會,網吧可以改良,還是有需求的”。參與人群中超過70%為80后、90后的年輕人。
這個結果與在互聯網行業從業多年的武漢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傅書勇不謀而合。他認為網吧行業“已從躺著都掙錢的時代到回歸正常”。
傅書勇認為,目前網吧行業的變化,是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2008年以前,網吧的經營模式簡單粗放:租個100平米以上的場地,買幾十臺電腦,買個牌照,就可以掙錢了。這種模式,他稱之為“開網吧”,根本談不上管理與經營。“因為那時網吧這個市場供不應求”。
但現在,一切都變了。產業化轉移讓主要客戶群數量減少、經營成本居高不下、家庭高速上網成為現實……而與此同時,網吧牌照可以自由申領讓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可上網費卻仍然徘徊在5年前。
這樣的變化讓網吧行業內的分化進一步加劇,有的還在掙大錢,有的卻黯然離場。“都賺錢才不正常”,傅書勇認為,4G時代網吧也有生存空間,“多屏共存”是未來的方向,手機和電腦承載著不同的功能,簡單的事用手機完成,較為復雜的則在電腦上解決,手機和電腦之間的關系不是替代,而是互補。
■出路
改善服務、多元經營
提升行業內涵
存在了十多年的網吧,未來會怎樣?有經營者直言網吧已經走向“終點”了,而行業主管部門相關人士也稱網吧為“夕陽產業”。不過,有的經營者卻并不認同這種說法,他們認為網吧在市場上的逐漸減少是優勝劣汰的自然現象,最后存在的必然是轉型之后的新興產業。
一家經營10多年,旗下有20多家連鎖店的網吧業主蔡先生表示,以往的網吧都是走的低端路線,給人的感覺就是臟亂差,“我認為轉型的首先是提升服務,其次是重新裝修、改善店面環境,一改過去網吧空氣污濁、環境臟亂的形象,最后在硬件更新和網絡提速等方面下功夫,讓大屏幕和高速的網絡視頻體驗成為轉型之后網吧的亮點之一。”
談到未來,蔡先生認為上網有需求,但服務要做到位。
王培認為,現在上網的渠道多,傳統網吧對大多數網民已無吸引力,從單一的上網服務場所向以上網為基礎的多元化運用平臺發展也許是網吧的一條出路。
上海的“網魚網咖”網吧可能是目前轉型非常成功的一家。除了上網費用這一收入來源外,他們還出售自制的咖啡甜點,開辟包間給VIP客戶,根據配置給機器分級,設置不同收費。
除了硬件上的改善,傅書勇提出,網吧轉型還要提升行業內涵。比如,讓網吧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宜昌一家網吧在周末的時候為下崗職工開辦計算機培訓的課程,在當地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影響,網吧的形象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