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寫了很多文章,感覺已經把P2P的問題都講完了,這里做個觀點大概的羅列。
第一,中國除了拍拍貸,沒有P2P。
除了拍拍貸外,目前倒閉的和不倒閉的本質上都一樣,說什么倒閉的是假P2P,不倒閉的才是真P2P,典型的結果論,他們的從P2P定義來看,都不屬于P2P,全球來看,P2P的本質就只有一種,就是純信息撮合匹配平臺,所有提供了本金擔保的所謂P2P模式,都是假的P2P,本質是金融機構。批了互聯網外衣,且沒有牌照的金融機構。
真正的P2P,是幫助有錢的人出借給借款人,幫助是核心。而我國的P2P做的事情是向投資人借錢,然后借給要錢的人。前者無風險,純撮合匹配,后者擔風險的情況下做撮合和匹配。這個區別決定了中國的P2P就是金融機構,他賺取的其實就是帶風險的利差收入。
第二,P2P有生存的合理性,反映的是金融強管制下的金融壓抑。
我國的P2P也在扮演推動金融改革的作用,他的背后其實是金融壓抑下的必然性需求,有需求的人得不到服務,有供給的資金無處可去,兩者交叉之下的行為,所以,在整體金融制度不改革的情況下,你打壓掉了P2P,還必然會有別的模式出來,所以,P2P有其合理生存的邏輯,沒必要否認。
我說中國的P2P是假P2P,并不是想說P2P不好,我只是把我國的P2P還原到他本來的面目中去,界定他的身份,確定他的屬性,然后才能有討論P2P的基礎,這個定性基本上,就打掉了我國P2P走國外P2P發展路徑的可能性,Lending Club也好、Prosper也好,都跟我們的P2P沒關系,因為中外差別很大。人家是平臺,我們是金融機構。
既然定義為金融機構,就必須要納入監管,因為金融機構的本質其實是擴杠桿,拿人家的錢放貸,他最終是要對大量投資人負責的,因此普遍上世界上所有的金融機構都面臨著強監管,要求有一定的門檻的同時,還要求有核心資本約束,以保證社會公眾的利益不受損失。P2P目前這種完全游離在監管之外,卻又扮演了金融機構的角色,是不正常的情況,最終傷害的是P2P整個行業。
第三,沒有監管下的P2P最大的問題,是信息不透明帶來的道德問題。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很多的P2P,都尚未倒閉,他們是不是就一定沒有現在大家所說的所謂假P2P的幾個特征?一定沒有高息承諾,一定沒有單筆金額較大,一定沒有組團現象呢?這個問題除了平臺運營者自己以外,是不可能有人知道的。
這種信息的極度不透明,是目前P2P最大的危機,是個地雷,隨時都會引爆,而且無法自證。我們的P2P,從來未曾公開過任何形式的資產質量報告,即使有壞賬率也都是自己報的,缺乏公信力。所有的P2P,在這種不透明的體系下,蘊含極大道德風險,而道德是最不可靠的東西,在商業利益面前,道德幾乎不可抵擋,更何況,我們也無法有效進行道德評定,憑什么認定跑路的P2P的從業人員的道德就一定低于沒有跑路的呢?尤其是在事前,更無法衡量。
現在P2P也在尋求更為有效的信用建立機制,也成立了各種行業協會的方式進行自律,對這個行為,我也不知道怎么表態,或許有點得罪人,但是我的觀點是道德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有最好,沒有你也沒辦法,而金融又帶有極大的外部性,畢竟你的錢是人家的錢,所以自律是扯淡,他律才是王道,沒有嚴格管制的情況下,道德無用,第一是會讓很多人不顧道德作一些鋌而走險的事情,關鍵是對價有多大而已,第二就是因為沒有管制,任由第一類人這么做下去,就會劣幣驅逐良幣,好人得不到獎勵,壞人得不到懲罰,最后的結果就是整個社會無道德。
更何況,我感覺全球的行業協會都差不多吧,實際意義有多大很難說。
第四,如何看待監管問題。
我曾說過這種不透明的、缺乏信息公開的P2P,沒啥技術含量,他就是民間借貸的網絡版而已。殺熟變成殺生的游戲了。當然這里不可否認有很不錯的P2P,有真正致力于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P2P,有兩肩扛道義的P2P,有能力很不錯的P2P,只是因為太不透明的體系,傷害的是整個P2P的業態,那為什么會不透明呢?我感覺是缺乏有效監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