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對于眼下的物美而言,穩住盟友的意義甚為重要。林岳坦言,物美當前正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看似流年不利,其實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集中爆發——過度尋求門店擴張但新店的效益卻一般,過度壓制供應商的合作,過度追求營業之外的“利潤”,這些都很容易招致質疑和反抗,甚至會出現供應商集團斷貨、聯名投訴的事情。
因而,物美當前是內外交困,除了管理層方面要穩定軍心之外,更重要的是協調好零供的關系,把他們當盟友,用更科學的方法去優勝劣汰,來實現盟友彼此的利益最大化,實現真正的雙贏。
“敢于改革本身是一件好事,零售業經過這么多年的高速發展,的確需要敢于顛覆游戲規則的企業出現,但顛覆的前提必須清晰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合作共贏。零售企業作為產業鏈的前端,實際上非常需要有全局觀和前瞻性,要懂得如何進行資源整合與機制的再優化,不能只取悅‘下游’,惹怒‘上游’,物美有完善的管控機制,如果能更多的心思在于‘激勵’而不是‘處罰’,那么未來一定會更美好。”林岳感嘆道。
全面考驗來臨
“坦白來講,物美現在的路數在我意料之內。一方面以它在北京地區的規模和優勢來看,他確實有底氣、有霸氣;但另一方面,它其實也是迫不得已。”一位零售圈的高管向新金融記者表示,雖然物美在大本營頗為強勢,占據了北京零售市場約40%的市場份額,但是其眼下的困境,也催著它不得不做點什么。
近年來,零售行業疲軟已成為不可爭辯的事實。今年上半年,9家超市類上市公司中有7家的營業收入增速出現了同比下滑。近年來表現搶眼的高鑫零售截至6月30日的同店增長僅為4%,比去年同期減少了0.3個百分點;盈利能力表現最為出色的永輝,上半年可比較門店的銷售額僅同比微增了3.84%。
高鑫、永輝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物美。今年上半年,物美同店增長僅為3.8%,比去年同期減少了0.1個百分點。由于受到租金及人工費用的較快增長以及財務開支上升的影響,稅前利潤則降低了1.5%。根據財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物美實現營業收入145.9億元,同比增長11%,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卻比去年同期減少了6%。而物美的上一次凈利下滑已經是2009年的事情,當時,物美凈利的下滑幅度達到了10.7%。顯然,眼下的物美迎來了四年后的首次凈利滑坡,這并不是一個利好訊號。
而物美的苦惱遠不止如此。為了扭轉頹勢,物美近來動作頻頻,先是收購卜蜂蓮花部分門店,大有布局全國之勢;隨后拿下了北京首個地下商業地塊,意圖發力商業地產項目;甚至連旗下的新華百貨也停牌啟動了資產重組。但無奈的是,變數卻屢屢發生。
與卜蜂蓮花的合作,在公告發布第二天便因員工停工,8家門店停止運營而一度停滯,至今仍不排除未來仍有變數發生的可能。商業地產領域的問題則是近年來商業地產過度開發嚴重,空置率已經頗高,各類商業地產形態的競爭異常激烈,在商業地產發展本就出現了結構性過剩的泡沫化傾向的當下,物美作為一個半路出家的后來者,如果對項目定位把握不準,這將會更加異常艱辛。甚至一旦品牌管理不善,項目陷入僵局,還會加大物美整體業績堪憂的風險。
不過,這些還都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對物美而言,當務之急的事情則是盡快實現“人”的穩定。
10月底,物美發出公告,宣布吳堅忠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今后僅留任公司的非執行董事一職。盡管公告中明確表示“其與董事會之間無意見分歧”,當在外界的眼中,這仍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
作為物美的聯合創始人,吳堅忠于1994年與前董事長張文中等人創立物美,直到2006年張文中陷入行賄案辭職后,其才臨危受命,成為物美掌舵者。而在今年4月,業界盛傳的一則重磅消息便是隨著張文中的回歸,吳堅忠被排擠出了核心決策層。雖然由于當事雙方的緘默導致上述說法僅能成為傳言,無法被證實,但是3個月后,吳堅忠便由執行董事調任非執行董事,任期至本屆董事會屆滿。3個月后,吳堅忠宣布辭職。
有媒體指出,物美新晉董事長蒙進暹今年3月由物美的執行董事調任非執行董事,這意味著其董事長的權力或僅存在于董事會之內,將不負責決策和管理公司的具體事務,無疑加大了真正決策權在誰手中的懸念。新金融記者就此問題多次聯系物美方面,并未得到對此問題的正面回復。但無論如何,人的問題始終是擺在物美面前無法繞過的問題。
“對物美來講,包括供應商的問題在內的很多問題都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團隊的穩定,重要的是內部管理的一個持續性、企業戰略的持續性,這才是最重要的。”申正遠指出,從經營角度來看,影響企業經營戰略的可持續性的關鍵,便是管理層的穩定。
在申正遠看來,團隊的穩定影響著企業的經營策略和擴張策略,如果在團隊穩定上始終存在問題,那么其他的問題自然也會隨之出現,且難以解決:“盡量避免高層動蕩,保持企業內部管理的穩定性,那么其他的問題,企業是可以解決的。但是如果人事動蕩打亂了企業的步伐,沒有了戰略,沒有了核心,企業經營就難以持續下去,那么遇到問題就很難解決。”
遺憾的是,眼下的物美,確實進入了一種煎熬的狀態。“如果只是管理層出現了問題,經營上沒有問題,也相對還好。但是物美現在不僅僅是管理層有問題,它在經營上、供應鏈上、與卜蜂蓮花的合作上等都遇到了挫折,腹背受敵。”申正遠坦言,諸多難題疊加在一起,令其對物美前景頗為擔憂。
當然,危機之中同樣也蘊藏著機會。畢竟當前的情況對物美而言,還不至于是難以掌控的局面。若物美真能放下身段從內部審視自己,從根源解決問題,在未來向全國性零售超市做大做強的道路上,其或許能少些質疑,少走一些彎路。
而物美的苦惱遠不止如此。為了扭轉頹勢,物美近來動作頻頻,先是收購卜蜂蓮花部分門店,大有布局全國之勢;隨后拿下了北京首個地下商業地塊,意圖發力商業地產項目;甚至連旗下的新華百貨也停牌啟動了資產重組。但無奈的是,變數卻屢屢發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