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有人說,中國人并不具有創造力,他們只能抄襲。他們不具備良好的批判思維,而且不能跳出格子來思考。
如果你關注的是這個國家最成功的一些企業和創業者,你很有可能會點頭同意。除了極少數例外,很多鼎鼎大名的公司都是西方模型的本地化版本。百度抄襲了谷歌,阿里巴巴抄襲了ebay和亞馬遜還有Paypal,微博則抄了Twitter。
當我聽到北京的幾個老外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把罪魁禍首指向中國的教育系統。你可能早就聽說過,那些陳舊的死記硬背,和虎媽這樣的形象,扼殺了不少孩子的創造力。另外一種固有觀念是,中國人追求安全保險,以至于不想創業或者在創業公司工作。他們寧可進入大公司和當公務員,每月的薪水都有保障。這種假設僅限于創業者范圍。
但是本地的創業者——至少在我與之交談的時候,通常會提供不同的觀點。他們說起沒有創新的根源,基本上很難引導到他們自己的教育觀念,或者社會力量,以及家庭的金融安全等方面。實際上,他們當中很多人爭辯說,中國的創業者就和他們西方的抄襲對象一樣創新。真正的不同是,那些真正創新的人并不會受到投資或者支持。中國作品很少見到具有顛覆性的創業公司的真正原因,就存在那些投資資本家和天使投資人身上。正是他們經常偏好經過西方測試并且生效,并為本地市場做相應適應的模型,其結果是外人通常只看到各種拷貝。
這兩種說法都不是關于中國創業生態系統的真正準確的判斷,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最成功的中國創業者至少有一點點——不管在教育還是在其他方面——在海外生活過的經驗。就像我們之前所注意的那樣,去海外對任何可能創業的人都是一個很好的建議,如果他們可以,就要出國。我同樣和那些曾經在招人方面遇到困難的創業者談過話,因為最好的畢業生已經被大公司花高價拿走了。
不過這也不意味著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不具有創新能力。十二月AngelHack的CEO格雷格·霍普曼(Greg Gopman)到北京參加一次黑客馬拉松,對于那些創新想法深感驚奇,其中有一些他表示在自己一百多個黑客馬拉松的體驗當中是獨一無二的。我曾經交談過的一些本地創業者表明到國外去尋找投資機會的意愿,因為他們對于國內的投資者支持新想法的可能性感到心灰意冷。
這是一對荒謬的第22條軍規:投資人不想支持創新,所以中國人沒有創新的動力;中國人創新的少,所以投資者們不會獎勵創新。沒有任何一條是絕對可靠的理由,但兩條都反映了部分現實。
未來幾年,隨著中國整體以及中國的創業生態系統持續發展,兩方面的爭論都會開始逐漸淡化。那時我們才應該意識到,在這個爭議的兩端有什么樣的觀點;而且,任何一方都不應該被譴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