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過去的半個月則清晰地表明,2014年互聯網金融已經迎來一個爆發式的開局:蘇寧“零錢寶”上線、余額寶規模突破2500億、微信理財通推出……昨日(1月16日),馬明哲率領旗下的互聯網金融“五虎將”,在上海首次公開發布平安的互聯網戰略。
在當日的發布會上,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表示,金融互聯網是改良式,但互聯網金融是顛覆式。他認為,10年內60%以上的現金、信用卡都將被取代。
“金融”被講得太復雜
對于金融,馬明哲在會上“從一個金融工作者的角度”闡述了他的理解:“很多理論工作者將金融兩個字講得太復雜了,我用一種非常通俗的方法來講一講我理解的金融。金融,金字是錢,融字是交易。金融的本質也是一個中介,讓有錢的人去錢生錢,讓需要錢的人借錢生錢,就是這樣的一個中介。無論你是保險,無論你是銀行,無論你是證券,都是在做這樣一件事情。”
互聯網會對金融產生什么影響?馬明哲舉了三個例子:第一個,十年內,60%以上的現金信用卡沒有了,被取代了;第二個,十到十五年內,大部分的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由互聯網的企業,非金融企業來取代或者代替;第三個,金融機構網點的前臺將會走向四化:小型化、社區化、智能化、標準化。
“我們可以看看,在肯尼亞、海地等農村,50%以上都是用手機取代了現金。我們看看瑞典,95%的現金被取代了,因為用手機來取代信用卡,比信用卡更便利、更方便,而且生活的場景更多,信用卡還是要通過一個媒介來進行刷卡,手機更加方便,無接觸的這種支付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不一樣的方便。”對于從1月16日開始測試的“壹錢包”,馬明哲希望壹錢包將來能夠創造不同的生活場景,逐漸地用它來取代信用卡、取代現金。“我們相信10年60%還是保守的。5年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到10年的時候回頭看,這是一點都不過分的。”
第二個,十到十五年,中小金融機構的前臺被取代,為什么?馬明哲以銀行利差的對比做了詳細解釋,臺灣地區的利差是0.97,香港的利差是1.53,內地銀行的利差還有2~3,銀行的主要利潤還是來自于利差,可以支持前臺機構網點的成本。利率自由化之后,特別是互聯網出來之后,包括騰訊,包括阿里,他們創造了很多新的產品和工具之后,實際上利率自由化已經來臨了。“我們可以看看,為什么蘋果自己不生產手機,還有HP,他們都委托富士康去做呢?因為富士康生產一臺手機的價格只是相當于他們的70%,當我們的競爭到一定程度,到我們的利潤空間被縮窄的時候,金融機構為了生存,只有采取這樣的方法,通過外包,才能讓它生存下來,所以這個選擇是無奈的、被迫的,你不得不走這條路。”
互聯網金融是顛覆式的
傳統金融,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究竟各自的競爭優勢在哪里?
馬明哲認為,傳統金融是渠道為王,產品驅動。“金融互聯網”其實還是傳統金融,只是利用了互聯網來提升遠程的服務,讓客戶的服務會更好一些。但是互聯網金融的戰略完全是不一樣的,它是流量為王,從服務入手,最終還是價格驅動。
以電商為例,馬明哲認為很多電商為發展的這么好的原因很簡單,把地面開商店的錢和人力成本,通過網上,把利益讓給了消費者,所以發展很好,而且它選擇很多。但是,它必須基于流量的基礎上,流量為王,客戶體驗非常關鍵,最后還是價格。
馬明哲總結說,這三者之間的區別,在于是兩種不同的模式,一個是從右到左,一個是從左到右,金融互聯網首先是金融開始,然后到服務,到市場;而互聯網金融是從體驗和服務開始,再從產業和市場再到金融。
馬明哲舉了Barnes&Noble的例子,“它進入互聯網也是蠻早的,去過美國讀書的人都很清楚。到今天,跟它一樣的亞馬遜,市值是1800億。我把它稱作一個是養牛喝牛奶,一個是做牛奶生意,金融互聯網的特點就是利用互聯網,是改良式,但是互聯網金融是顛覆式的。”
Barnes&Noble2011年開始一直在虧損,門店一直在收縮,亞馬遜也是從圖書開始一直到今天。“看到這個差距,你會感覺到這是蠻恐懼的一個例子,其實是很現實的例子,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也是這樣,最終的結果也是一樣。一個是養牛喝牛奶,一個是造一個市場,去賣牛奶,這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
“三馬”可以共存
對于平安的戰略,馬明哲定義為“兩條腿走路”:傳統金融方面,一個客戶、一個賬戶、多個產品、一站式服務,提供金融服務;另一個是非傳統的,一個客戶、多個賬戶、眾多產品、多種服務,從金融服務到生活服務。“要成為領先的個人金融服務提供商,我們是兩條腿走路。”
馬明哲介紹說,為了實現互聯網金融,平安將金融嵌入到衣食住行玩330個生活場景,而圍繞著人的3600個可能不同的生活場景和行為,圍繞著從金融擴大到人的生活環境,這就是下一步要做的移動化、智能化和云計算,“整個戰略的脈絡是想這樣走。”
對于媒體熱議的 “三馬競爭”話題,馬明哲并未回避,但他表示,騰訊有騰訊的特點,阿里有阿里的特點,平安有平安的特點。騰訊是從社交通訊開始,到游戲,逐漸進入到各行各業,到金融。阿里從電商開始,進入到各行各業,也在進入到金融。平安是在金融、健康兩個支柱上,從現實的生活金融開始,立足于健康,所以大家可以共存的。“每個人身上都有兩三張信用卡,一張微信的信用卡,一張來往的信用卡,還有一張平安的信用卡,每張內容有它的特點,所以我們是多元互補,我們之間更多的是合作,更多的是為客戶提供不同的服務,大家立足于各自的領域,共同地合作。”
究竟什么是 “平安的互聯網金融”,馬明哲將其歸納為三大功能:第一個是管理財富、管理資產,這是我們的核心;第二個是管理健康,平安有數千萬的健康保險客戶,我們從管理健康開始;第三個是管理生活,很多的財富和健康的生活場景跟生活是緊密相連的。
在管理財富方面,馬明哲明確表示,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市場,銷售所有金融機構的產品,單單平安的產品還是不夠的。
(本文根據馬明哲在平安互聯網金融戰略發布會上的講話整理)
相關新聞
馬明哲互聯網金融“語錄”
來源: 東方早報
1 互聯網肯定會改變經濟、文化、各行各業,當然給金融業帶來了很大的變革。我用的詞是change or die(改變還是死亡)。
2 金融本質也是中介,讓有錢的人,以錢生錢,讓需要錢的,借錢生錢。
3 金融互聯網,實際上還是在傳統金融,只是利用了互聯網來提升了遠程的服務,讓客戶的服務更好一些。互聯網金融的戰略是完全不一樣的。是流量為王,從服務入手,最終還是價格驅動。
4 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這兩種模式,一個是從右到左,一個是從左到右。金融互聯網首先是金融開始,然后到服務,再到產業市場;而互聯網金融是從體驗和服務開始,再從產業和市場再到金融,邏輯上是反過來的。
5 金融互聯網的特點是利用互聯網,是改良式的,但是互聯網金融是顛覆式的。去過美國讀書的人都很清楚,Barnes&Noble進入互聯網蠻早的,2011年開始一直在虧損,門店一直在收縮,亞馬遜也是從圖書開始一直到今天,市值1800億,這個差距太大了,你會感覺到這是蠻恐懼的一個例子,其實是很現實的例子,我把它稱作一個是養牛喝牛奶,一個是做牛奶生意,金融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也是這樣。
6 互聯網的未來,我們覺得會走向移動化、智能化和云計算。
7 大數據現在已經擴展到每個人,他的特征有3600種特征,我們這幾年也稍微改了一下,有五個方面,一個是Who(誰),一個是Where(哪里),一個是When(什么時候),一個是What(是什么),一個是How(怎么樣),你是誰?你在哪里?什么時間?你是什么?我們怎么去做?要將金融嵌入到生活環境,嵌入到人的行為,誰能夠進去,誰就成功。
8 很多人都在談大數據,把大數據說得很玄乎,實際上大數據在使用時必須有時間的長度和寬度,一家金融機構所擁有的數據是絕對不夠的。我是一家最大的銀行,我就是最大的數據,不對,這是信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