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在重塑金融行業,這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冷冰冰的金融加上互聯網思維,就產生出了更方便、更平民化、收益率也相對更高的余額寶、百付寶等平民理財產品,而如果互聯網金融再插上理想的翅膀,眾籌模式就應運而生。
眾籌(大眾籌資)模式是在2011年進入中國,運營模式可以解釋為通過互聯網方式發布籌款項目并募集資金,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意或者產品,進而獲得所需要的資金援助,同時給投資者產品、股權等形式的回報。
美國的Kickstarter是眾籌模式的鼻祖,創始人發起眾籌模式的初衷在于為艱難奮斗的藝術家們搭建一個可以籌措資金實現夢想的平臺,后面才逐漸演變成企業和個人為項目爭取資金的渠道。而在國內,這種模式也已經在逐步的蔓延發展,去年眾籌網憑借著足球眾籌、愛情眾籌、新聞眾籌等項目,現在已經涉及到媒體、科技、影視、娛樂等各個領域,與此同時,相關眾籌的概念和運營模式的理念也逐漸深入到大眾群體中。
為夢想而生,或許正是眾籌最大的特色。與那些做各種數據分析、看趨勢統計和追求投資回報的財務模式之外,眾籌的模式不僅多了一種理想主義的情感因素,還更多了一種對夢想的扶持。從這個角度而言,眾籌模式更符合互聯網本身分享的特性,同時在互聯網金融的浪潮中更具有生存的空間。
但就目前的國內市場來看,眾籌模式最大的制約因素在于與法律規定的非法集資之間的區分。不同于美國,國內對股票、現金等眾籌回饋模式的缺口仍未打開,現在眾籌模式下發起者對投資者更多的回饋還是在于產品、門票等現實的物質回饋,所以國內眾籌模式距離“大踏步”的向前發展,還需要等待法律的改變。
盡管眾籌模式受到一定的制約,但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浪潮和社會民生的進步,讓我們能夠對眾籌模式的發展抱有一定的期待。
接下來就簡單盤點一下國內2014年最適合眾籌模式發展的行業:
一,媒體行業
海爾宣布停止投放雜志硬廣,似乎給之前就已經逐漸衰落的傳統媒體又補上了重重一刀。很多媒體人都選擇了單飛,開始了自媒體的微創業之路。但自媒體平臺依舊有著“幸福的煩惱”,一方面優質內容對用戶還是有著很大的吸引力,而多年的媒體經驗更可以充分利用在這一行業的影響力,但另一方面是收入的難題亟待解決。
但如果自媒體們開始利用眾籌模式,或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舉個例子,如果媒體人利用眾籌模式開辦一本電子報紙或者雜志,專門開放給眾籌投資者們,那么媒體人既可以解決創建初期的資金問題,還給自己拉來了首批忠誠用戶,為之后進一步的規模擴大甚至電子廣告收入打下基礎。之前眾籌網推出的眾籌新聞也是基于這種理念的新型嘗試。
二,影視、音樂行業
與那些一線影星、歌星巨大的吸金能力不同,那些小成本電影和音樂愛好者或許也會通過眾籌模式獲得春天。藝術不等于潦倒,許巍、鄭鈞年輕式的為音樂而貧窮并不值得推薦。藝術本身就具有夢想的色彩,與眾籌本身的氣質非常契合。被夢想所打動、被堅持所感染,這些藝術者們可以觸動投資者的內心。
不妨設想一下,一場只為夢想的小型演唱會,利用眾籌模式,一定可以獲得眾多的支持;一場小制作的電影,通過眾籌給潛在支持者們提供故事的概括,同樣可以獲得支持,甚至有可能因為眾籌的資金走進大型院線。為了成就一個夢想,藝術與現實資金之間,眾籌為此搭建了一個完美的橋梁,或許在這個行業,眾籌模式內在的夢想DNA會得到最大的發酵。
三,小型科技發明者
《北京青年》里何南拐棍的故事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也會碰到,即便是有了一些發明或者是獲得了一些專利,距離最終應用、制作甚至于開公司變現都還有很大的距離。資金、人脈、運營、營銷、財務等等,每一個問題都會成為向前發展的制約。正因為如此,空有專利而夢想折戟的發明者們真心傷不起。
結合眾籌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發明者們遇到的問題。首先,這些發明者一般都有發明東西的樣品,可以給潛在投資者最直接的體驗;其次,投資者們除了資金支持之外,可以給予這些發明者們更多資源和經驗上的支撐;最后,眾人拾柴,發明創造者很可能通過次進一步吸引到VC等投資的眼光;蛟S,眾籌網可以嘗試在此方面進行拓展。
四,農業電商
2013年生鮮電商的飛速發展已經給農業接觸電商開了個好頭。如果農業電商再加上眾籌,那無疑會給生鮮電商更多一個“助農”的感情色彩。預購模式,眾籌一定不會陌生,相反,農業如果都能夠采用預購進行售賣,那農產品的銷售將會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
與此同時,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資金流動也會有所保證。先期用投資者一部分的資金進行雇人、采摘、運輸,之后再進一步售賣,投資者也可以獲得更好更新鮮的產品,整個過程會形成一種良性的閉環。從這個角度來看,眾籌模式將會成為滯銷農產品的福音。
實際上,眾籌模式的發展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國內現有創業資金的籌集方式,很多行業都會因此而獲利,而并非只有上面提到的幾個。目前國內眾籌模式還并沒有開始大范圍的普及,所遺留的信任、推廣、監管等一系列的問題,還需要大家一起去拓展。但我們相信,到眾籌模式真正發展壯大的時候,它所煥發出的能量一定會超出你的想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