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美國硬盤制造商希捷將西部數據告上法庭,稱公司前員工攜商業機密和保密協議跳槽至西部數據,2011年,西部數據被判賠償希捷5.25億美元損失。
王科峰認為,歐美國家一些企業已經到了以知識產權和創新力的發展為競爭力的階段,不少企業的知識產權價值是企業總價值的重要部分,因此平時在包括商業秘密在內的知識產權信息收集整理方面投入重要精力,一旦有相關案件就會準備充分。
“機密血液”
與侵犯版權、商標權、著作權等其他企業知識產權糾紛不同,劉春彥注意到,侵犯商業秘密最大的特點是,大都是離職員工或者公司內鬼所致。
所以,對于商業秘密的管理“從公司在招募重要、關鍵崗位的時候,就要形成一套特殊的、完善的體制”,人力資源資深專家、肯耐珂薩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胡彭令說,包括與掌握公司商業秘密的核心員工簽訂包括保密協議、競業禁止條款在內的一系列協議,以及采取一些防止泄密的專業技術手段。同時關鍵崗位員工離職后,企業也應該及時掌握他們的動態。
另一方面,胡彭令認為“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企業不僅僅要打官司,更應該從公司管理角度,反思自己的客戶關系管理體系、信息管理體系是否合理或需要調整,自己的品牌聲譽等是否能足夠保持客戶忠誠度等問題”。
“商業機密是公司的血液”,可口可樂時任首席執行官內維爾在公司險些遭遇內鬼泄密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審查公司的信息保護政策及操作方式,以便充分保護知識產權。
制定了自己所在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中智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王旭對記者表示,企業對商業秘密的保護可以有三個前置的方式,一是愿望的主動性,企業要對經營活動中的各種信息梳理界定,不能員工走了,在使用過程中也沒有任何記錄,企業遭受損失了再亡羊補牢。
其次,要明確企業商業秘密的保護范圍,如果沒有界定哪些核心技術、流程、客戶名單、銷售報表等內容,以及涉及到的相關崗位是屬于商業秘密,企業日后舉證也會非常困難。
第三便是保密措施的可靠性,如果企業的商業秘密內部員工可以共享,任何人都可以拿得到,那么商業秘密被侵犯最后就無法追責。
當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有人拿著競爭對手的“商業秘密”放到你面前,公司也要有定力拒絕這種誘惑。當2006年,可口可樂公司執行行政助理、41歲的何亞·威廉斯及2個同事,暗地里竊取公司文件以及一個可口可樂新產品的樣品,并以150萬美元的價格向該公司最大競爭對手百事可樂兜售這些商業秘密時,百事可樂選擇了第一時間將此事通告可口可樂,并協助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抓住三名嫌疑人,也避免了公司的麻煩。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