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幾位同行一起在德國采訪了一周,等待我們的是最滿的工作日程:白天參加展會或拜訪當地公司,晚上或在路上趕赴另一個城市,或是與德國各城市經濟促進局的官員會面。五天之內到了七個城市,這一趟走馬觀花之旅,對德國的投資環境也略知一二。
與中國各城市會爭奪優秀企業來投資一樣,德國的一些城市也會暗暗較勁。比如,中國企業投資的熱門地北威州,據統計有800多家中國企業落戶,它的首府杜塞爾多夫與千年名城科隆市就頗有一時瑜亮之感。杜塞爾多夫有華為與中興;科隆市與北京市是友誼城市,科隆市經濟促進局副局長米歇爾·約瑟波維奇的名片反面是中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科隆市有200多家中國企業。
除了各城市自己的經濟促進局各顯神通之外,德國還有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ermany Trade & Invest)。看起來是“聯邦”與“地方”,但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中國媒體關系負責人曹奕介紹,雙方并非上下級關系,而是合作關系。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的工作人員會參加很多展會,在全世界各地舉行一些活動,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吸引各地企業去德國投資。而當這樣的企業有意向后,其工作人員就會根據企業的需求推薦幾個投資城市,并做出 選址分析,當企業選定城市后,工作人員則會將企業轉給那個城市的經濟促進局。無論是聯邦還是地方機構,“招商引資”都只是他們的部分職能,他們更多時候是無償協助德國之外的企業與企業家,適應德國當地的投資環境。
眾所周知,中國地方政府常以較低價轉讓土地來吸引企業落戶,德國地方政府在這一領域無能為力,但可以提供部分的“投資補貼”。曹奕特別提到,這部分投資補貼是企業注冊前申請才能拿到,它有部分現金補貼,更多是其他專項補貼,比如有的是補貼給企業招聘和培訓員工的費用,有的是補貼企業研發的費用。具體各城市補貼多少由歐盟、德國聯邦政府以及 州政府 確定,因為不能違反公平競爭原則,總的來說是經濟越發達的地區補貼越少,總的補貼不會超過投資額的40%。紛美包裝(00048.HK)在德國開一個分公司時,因為投資地在德國東部, 經濟相對于德國西部較為落后的地方,拿到了不低的投資補貼。
據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統計,過去三年,中國在企業數量上,位于直接投資德國的前三名;但由于歷史原因,中國企業家累計投資的總金額落到十名開外。但由于德國政府更看重這些投資對就業的拉動,而不是對GDP的貢獻,所以他們一再強調,對外國企業和德國企業一視同仁。
當地政府工作人員發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去德國投資的中國企業更多是大國企;而2008年以后,更多民營企業到德國投資。
當地政府人員、德國企業、當地人都不諱言,有些德國人對中國企業有一定的看法:比如覺得中國企業不尊重知識產權,比如擔心中國企業還是繼續用中國人,這樣不但不貢獻就業,反而相當于搶走了德國企業的機會,也就是搶走了德國人原本的就業機會。所以,像中興通訊這樣繼續雇傭當地員工的中國企業,都更為當地政府和當地人所偏愛。
此外,更多德國中小型企業,也開始進入中國來投資成立公司,環保領域尤甚。比如,位于魯爾工業區格拉德貝克(Gladbeck)市的一家企業CFT GmbH,總部算上工廠部門才僅有70名員工,因為長于隧道工程,善于在礦井除塵,目前已經與一家中國公司在山西成立合資企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