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拼什么?”
希望集團是從飼料行業掘得第一桶金的,形勢日益嚴峻的禽流感對他的企業有無影響呢?“影響是有的,家禽飼料這一塊產量少了,但我們豬飼料這一塊增加了,所以對總的盤子影響不大。”劉永行說。
記者問:“飼料行業是一個微利行業,從全國范圍考察,盈利能力正在萎縮,東方希望是否也存在虧損的威脅?”
劉永行回答:“目前全國有13000家飼料企業,這幾年的競爭淘汰了20%,F在還是每年關閉2000家,但不斷有人沖進來,保持這個常態。競爭是相當激烈的,行業總體是維持著微利水平。而我們東方希望占全國飼料產量的7%左右,由于處于行業優勢地位,還能實現盈利。整個希望集團在全國有150家飼料生產企業,東方希望從分家時的近十家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00家了,在上海也有3家。接下來我們將到海外辦廠,計劃是辦50家,目前在越南已經試了幾家,很成功。我們為什么能盈利?除了規模經營外,主要是提升這個行業的科技含量,占領飼料行業高端市場的策略是保持較高利潤的關鍵。比如過去5至8斤飼料出一斤豬肉,現在2斤飼料就可以換來一斤豬肉,成本降低了,效益就出來了,養豬農民就可以多得實惠。今年全國兩會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那么向農民提供優質的飼料就是落實中央精神的最好舉措。”
劉永行認為10年后,整個中國的飼料行業只會留下十分之一的企業,也就是1300家!案母镩_放到今天,民營企業走過了不平凡的路,商海搏浪,有沉有浮,有進有退,過去我們拼的是膽量,后來拼技術,再后來拼規模,現在拼什么呢?我看是效率。有一次我去韓國考察,西杰集團下面的一個面粉廠,每天加工能力為1500噸,只需要66人,而在我們這里辦一個產量100噸的廠卻要一百多人。我們東方希望的同類企業效率高一點,250噸的產量一般也要七八十人。西杰在中國內蒙的烏蘭浩特也辦了個面粉廠,250噸的產量,雇了155人,與韓國企業有10倍多的差距,賺不到錢嘛,后來只得把這個廠關了。這就是效率的差別,也是我們必須努力的地方!
2002年4月,劉永行開始從飼料行業出擊,涉足他陌生的領域,將重工業當作他的第二主業,先與山東信發集團共同組建信發希望鋁業有限公司,后轉戰內蒙古包頭運作鋁電一體化及河南氧化鋁項目。幾乎同時,他還參股金融業,民生銀行、成都商業銀行、光大銀行、上海商業銀行及保險公司都有東方希望的資金注入。不過落戶浦東7年有余,見證了上海樓市的“響尾蛇攀升”,他卻沒有像他的弟弟劉永好那樣投資房地產。對此他是如此解釋的:“有不少人特別瞧不起傳統產業,對飼料行業也有偏見,以為這是檔次低的產業,但我愿意做。社會需要這些瑣碎的、不怎么賺錢的事,別人不做,那我就踏踏實實地做,做好它,還要能賺錢!
突然,劉永行話頭一轉:“我們不如來談談我的腿,它讓我想到很多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