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包收購折戟 嚴介和圖謀再出手
組建上海和北京兩家公司,是嚴介和今年的兩大任務。按照各自的定位,上海公司主要負責承攬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北京公司則主要疏通政府關系,以及收購各地的國企資產。可見,在江西和吉林的打包收購失敗后,嚴介和并未就此罷休。
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嚴介和說,“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上海作為全國經濟中心的地位已經形成。因此,讓上海的公司承攬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項目,比在江蘇的太平洋顯得更加名正言順。”嚴介和話鋒一轉說:“雖然基礎設施產業為太平洋建設集團提供了90%的利潤,但收購成為地方包袱的國企資產是維護公司和政府關系的重要途徑。”
由此看來,太平洋的商業模式,實際操作時并非嚴介和表述的那么易如反掌。事實上,太平洋去年在江西省景德鎮和東北吉林省打包收購約180億元國企資產被緊急叫停,就已經說明了這個問題。在吉林省收購失敗的具體原因還不太明朗,而在景德鎮收購失敗則完全是因為江西省有關部門出面干預的結果。
嚴介和拒不承認自己墊資上馬基礎設施項目和收購國企資產之間存在因果關系,而當被記者追問逼得沒有退路時,才思敏捷的嚴介和均以“嘿嘿”一笑避過這個話題。然而,這么多年來,在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政府墊資建設基礎設施項目的同時,太平洋通過“零競爭”甚至是“零價格”取得當地大量國企資產,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嚴介和去年在景德鎮折戟的項目,就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協議》和80億元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合作協議》。同樣,太平洋的吉林收購行動也有基礎設施項目做鋪墊。
對于2005年兩起收購失敗的原因,嚴介和歸結為正負資產打包方式不適合中國國情所致。正負資產打包收購方式,是嚴介和創新出來的,即將負資產和正資產的企業并在一起打包,收購方以零資金進行收購。其實,嚴介和過去收購的31家江蘇國企資產,其中相當部分就是以正負資產打包方式收購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太平洋收購的大量國企資產果真一文不值,在80億元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改制合作協議》被叫停后,嚴介和更應該加緊在景德鎮實施《基礎設施建設合作協議》才是。按照嚴介和的說法,單做基礎設施項目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且還不需要像他所說的那樣工程產業要為收購的國企進行"輸血"改造。然而,太平洋至今還未表現出啟動這些基礎設施項目的意思,嚴介和只是反復表示太平洋不會放棄。
雖然基礎設施項目和國企收購攪拌在一起的魔方,被嚴介和轉動得令人眼花繚亂,但他至今并沒有出售一家過去收購的國企。北京視野咨詢中心主任鐘朋榮教授把企業并購分為三類:養豬、養兒子和當販子。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嚴介和似乎是在把已購國企當作兒子在養。不過,嚴介和“養兒子”的目的,仍舊是維護和企業所在地的政府的關系,一旦該地沒有太大利益潛力可挖的話,嚴介和商人本性就會顯山露水,把江蘇蘇辰公路工程總公司從蘇北泗陽縣遷至蘇州市,應該就算得上一例。嚴介和說:“蘇辰遷到蘇州后,很快就簽下了幾億的單子,這是它在泗陽縣幾年工程量的總和。”(陳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