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潦倒大學生如何年收入達170萬 如今,北京一些“家政公司”開始加速瘋搶服務樓盤,圈地的原因是一個年輕人開拓出了一種叫做“小管家”的新家政商業模式。憑借新模式,這位創業者在北京,僅一個社區就年收入170萬元。面對我國洶涌而來的社區經濟,“小管家”鋪就的是一條“沃爾瑪”式的道路,一扇虛掩的財富大門正在徐徐打開……
張松江,出生于1978年,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如今是新理念保潔服務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公司注冊商標為“小管家”。
盡管人們還都把他的公司稱之為“家政公司”,但在張松江看來,他的“小管家”從開始就已經背離了傳統家政。在極短的時間內,離經叛道使得“小管家”由窮困潦倒轉而獲取巨額利潤,并因此搭建起一個面向未來的龐大商業帝國架構。對于傳統的家政行業來說,“小管家”的成功模式所產生的影響很可能是顛覆式的。
創業出師不利
1999年,張松江在北京聯合大學畢業,到擇業時他才發現,自己懷里的一張大專畢業證書幾乎沒有任何用處。他與其他3個朋友商量,決定一起創業。
他在報紙看到一個美國品牌保潔公司招加盟商的廣告。4個人就跑到那家公司去看——那寫字樓里面簡直可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在對方“專業”的講解后,他們相信了“保潔市場利潤空間無與倫比”。
于是,4個人立即湊了3.9萬元加盟金,交給了那家公司。隨即,對方給他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保潔清洗培訓。
他們本來以為,像什么飯館的招牌清洗、燈箱清洗、建筑物外墻清洗、大型油煙機清洗、中央空調清洗……商機無處不在。然而,等他們跑去談生意時,卻到處吃閉門羹,根本沒人用他們。兩個月過去了,他們沒有找到一個客戶。
最初籌集的錢花光了,大家只好每人再籌集了5000元。直到第四個月,終于等到了一位“大”客戶。這位“大”客戶是他們租住的那棟寫字樓的經理。那位經理要求他們把這棟寫字樓的地毯洗一遍。那些地毯的總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為此,張松江報價為每平方米3元,也就是說,活干完了應該可以拿到9000元錢的報酬。
張松江領著員工大干了一場,可等他們干完了,那位經理只給了1500元錢,隨后丟下一句:“就這么多,沒錢了。”張松江算了一下,除去材料消耗,這1500元里還余下900元。看著大家精疲力盡的樣子,張松江一咬牙:“走,我們用這筆錢吃大餐去。”
碰壁次數多了,張松江漸漸明白了保潔行業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在原來做培訓的時候,那家“美國品牌”公司告訴他們,做保潔清洗,市場的價格絕不低于每平方米10元錢。但在現實中,市場行情是每平方米1元錢。不僅如此,如果沒有人脈關系,就算憑1元錢的價錢你也休想拿下一個僅有微薄利潤的保潔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