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管家”教出“小管家”
一開始,張松江的服務項目比較簡單,就是室內保潔而已,但他的客戶——荷蘭酒店管理(中國)公司的一個高級主管改變了張松江的看法。他對張松江說:“你的保潔服務做得很好,而且我發現你制定了一套嚴格的標準,你的員工都可以用這樣的工作標準來做,我非常欣賞。但是你不覺得你只做保潔,經營內容太單一了嗎?”
張松江點頭:“客戶也給我們提出過各種要求,有的需要做飯,有的需要帶小孩,有的需要病人看護,可這些有家政公司提供保姆就可以了,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保潔。”
那位荷蘭公司的主管聽罷連連搖頭:“錯了。我是在酒店做主管的,我知道客人會隨時提出各種需要與要求。一個真正好的酒店,它能夠贏得客戶的信賴就是因為它能滿足客戶隨時提出的各種要求。只有這樣,酒店才會穩穩地把客戶攥在手里,獲得最大的利潤。在國外,這樣的服務叫管家服務,是非常有利可圖的。從理論上說,我的工作接近于標準的‘大管家’。你現在琢磨出來的那套服務理念很像管家服務,只是服務內容太單一了,如果堅持這套服務標準,并把這套標準普及到其他的服務項目上去,即使做‘小管家’也一樣前途無量。”
荷蘭酒店主管的話打動了張松江,他進行詳細的了解和調查后發現,那位主管的話說到了最關鍵的地方——傳統家政公司所提供的保姆服務存在著不可克服的巨大缺陷。首先,傳統住家保姆都是住在客戶家里面,其使用成本非常之高。其次,住家保姆工作效率低下。請來的保姆通常要花半年左右才會使用各種家用電器等,不方便的同時,危險性與損壞物品的幾率也很高。再有,與主人住在一起,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而且保姆一旦生病,其結果相當麻煩。還有一點,那就是請一個住家保姆,家庭住戶也就失去了心理安全保障。
一般的家政公司僅僅相當于一個中介公司,怎么可能把服務做到符合客戶需求呢?就在張松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一位來自香港的業主打來電話:“我買了些基圍蝦,你們有沒有會做粵菜的師傅,過來給我做做。”張松江立即問底下員工。一位剛進門的員工答應道:“我是廣東人,做這個菜沒問題。”
于是,這位員工到客戶家里,按照客戶的口味做了白灼基圍蝦,配了調汁,客戶非常滿意。由于服務是按小時計費的,每小時收費10元,因此客戶毫不猶豫地辦了一張960元的服務卡,以求得到一種長期優惠的服務。
在隨后幾天,電話接二連三地打了過來,這些電話都是客戶要他們派人到家里做菜,有的是自己吃,有的是要請朋友吃飯。在張松江的員工組成中,本來就不乏擅長做飯的,而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張松江把這些員工還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強化他們的技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做飯成了培訓的一個基本內容。
就這樣,保潔、做飯、看護、購物等一個個即時要求的提出,驗證了那位荷蘭主管說過的話。而滿足這種要求,就能攥住客戶并獲得高額利潤也得到了應驗。
半年時間,一個1000多戶的社區,570人先后辦理了服務卡,張松江拿到了50多萬元的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