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只鴨子打天下的女強人
12月3日下午,在人流如織的南昌市二七南路上,外墻雪白的江西煌上煌集團辦公樓顯得十分普通,如同9年前徐桂芬開的第一家煌上煌烤禽社那樣,絲毫不惹人注目,但它如今的實力已非當年的小作坊可比。
1993年,“煌上煌”還不過是繩金塔一家前店后坊的熟食小店,而今天,“煌上煌”已是擁有資產近億元的集團公司。公司屬下的煌上煌烤禽連鎖店光在南昌市內就有約70家,在全國共有150多家,這樣的業績不僅在江西省首屈一指,在全國的熟食行業也算得上佼佼者。 從家庭式作坊到現代化企業,徐桂芬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嬗變,這其中到底有何奧秘?
從下崗到下海
1968年,剛滿17歲的徐桂芬在“全國一片紅”的號召下來到奉新縣一個偏僻山村。在農村的5年時間里,艱苦的生活磨練了徐桂芬的意志,堅定了她挑戰人生的勇氣。1973年,徐桂芬作為返城知青回到南昌。
剛回南昌時,徐桂芬工作沒有著落,生活極為寒苦,但她是個能吃苦的人,那段時間,徐桂芬曾給人帶過小孩,到工廠做過臨時工,甚至干過搬運工。1976年,因父親單位補員,徐桂芬有了第一份固定工作,她被分配到南昌市某菜市場當營業員。1979年,徐桂芬調入南昌市食品公司,成為國有企業的一名正式職工。
“得到這份期盼已久的工作后,我十分珍惜,拼命工作,積極上進,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并被提拔為門市部經理。”徐桂芬回憶到。
1993年,徐桂芬遭遇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考驗。由于食品公司經營不景氣,徐桂芬下崗了,此時的她思想矛盾,為自己今后的前途擔憂。
“但是我很快又想,有這么多人憑勤勞的雙手開創了自己的事業,難道我就比別人差嗎?”徐桂芬說,自己在艱苦環境下,這些年來磨煉出的堅強意志讓她有了重頭來過的信心,“下崗并不可怕。我想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由此,徐桂芬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她身揣幾千元錢從小生意做起。“那時什么生意能賺錢我都會去做。”徐桂芬回憶起創業之初的情景仍歷歷在目,“最早做的是加工肉皮的生意。我每天天沒亮就到市場上收購肉皮,運回家后用開水煮,再刮去油脂,用冷水浸泡后晾曬。記得那是在寒冬臘月,水特別冷,手泡在刺骨的冷水里疼得鉆心,10根手指凍得像胡蘿卜樣粗……以后我又加工香腸、絞餡子肉、賣拆骨肉。”
創業必須吃苦,但多動腦筋才能將生意做大,徐桂芬開始思考有什么商機可以將生意擴大。徐桂芬在食品公司呆了多年,對食品市場非常熟悉,于是她從南昌市的菜市場入手做了一番調查。
“我發現,不少菜市場內都有鹵菜店,買鹵菜的人也較多,但偌大的南昌市竟沒有一家本地人開的鹵菜店。”徐桂芬說,“當時南昌的鹵菜生意主要由溫州人和潮州人壟斷。溫州人加工制作的鹵菜品種比較豐富,但美中不足的是較清淡;而潮州人的鹵菜大多是一些海產品和鹵鵝,品種顯得單一。我想,如果集這兩家之長,去兩家之短,制做適合南昌人口味的鹵菜食品肯定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