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考慮鎖定首飾
對于在國內未曾有從商經歷的張婕來說,項目的選擇是主動的,也是十分慎重的,
“當時第一考慮是,成本不要太高。因為畢竟是第一次做生意,又是在海外,經營之后實際情況不得而知。成本小,周轉快的商品風險就相對小些,”張婕說道。
張婕第二個考慮的問題就是貨源。“這點從開店之前我就確定,做生意必須要有穩定的貨源,否則在市場上很難有競爭力的。剛好我認識的幾個朋友有首飾的貨源。這類首飾主要是給年輕人裝飾配件,而住家附近有不少學校和年輕社區,適銷對路。”
最后一次對于選定商鋪所在社區的考察,讓張婕最終定下了首飾這個方向。“商鋪所在的社區是個很成熟的社區,很多類型的商鋪都只此一家,而當時社區中并沒有經營首飾的店鋪,到現在為止也只有我這一家。這樣就少了很多競爭,生意壓力也少了很多。”
一旦決定了項目,一切就變得容易許多。“由于法制健全,所以開店的準備工作很簡單,找個律師商量一下就可以了。我覺得與之相比國內需要打點的比較多,沒有一定的人脈會比較不容易。”就這樣,張婕花4萬元頂下了社區內的一家原本經營CD店鋪,開始給自己打工,“當時裝修十分簡單,只是換了一個門面,買了新的貨架,把燈泡都換成明亮的。”
誤打誤撞時機幫忙
張婕的店鋪從誕生之初就沒做過什么宣傳:“美國的大商場很講究市場推廣,不過我這種社區店鋪就不講究了,我家附近的書店唱片店都不太有宣傳,不過我們有社區電視臺,在開店的時候報道過我的店,還有社區報有篇時尚報道也采訪過我,這大概是僅有的兩次宣傳推廣了,而且我沒花一分錢。”
或許正是因為缺乏知名度,張婕的開局并不順利。剛剛開業的那段時間,店鋪每天營業額都很少得可憐,甚至有吃白板的經歷。正當張婕為此愁眉不展的時候,幸運隨之而——圣誕假期為店鋪帶來了轉機。
“我的店是秋天開的,沒過多久就是圣誕,算趕上好時候了吧。”張婕所在的社區緊鄰著有幾所著名大學的校區,國際學生很多,為了購買圣誕禮物不少人找到了張婕的店鋪,在拉動營業額猛增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業務——張婕特別去學習了禮品包裝,店里也開辟了禮物卡片專柜,由此產生的直接影響就是商鋪第一次實現了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