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老人95年傳奇
這是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1912年出生于平頂山市曹鎮五虎劉村,1931年從鄭州鐵路警察學校成為一名國民黨鐵路警察,1949年率700多名國民黨警察起義,1950年,在西南軍政大學學習,聽劉伯承、劉華清等人講課,1952年,享受正團職待遇的他謝絕了組織上在省城開封為他安排的工作,回到老家當了農民,1977年開始堅持寫日記,至今已寫了51本,1982年,承包村造紙廠年產值超過150萬元,1988年,把企業全部資產無償捐給村集體,1990年正式入黨,1995年,當選為全國勞模,“鐵姑娘”郭鳳蓮自嘆弗如,表示“向你學習”,2007年,他95歲。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老人,這是一種別樣色彩的人生,這是一段難以釋懷的歷史。
●茅庵獨居40年,95歲劉嘉留下心得日記51本
1月15日上午,平頂山市曹鎮五虎劉村西頭,95歲的劉嘉走出家門。他身后是建造于1966年9月的茅庵,歲月無情,土坯墻已然斑駁。這就是自封“茅庵愚人”的劉嘉居住了整整40年的地方。
跟前一天一樣,劉嘉去村東頭看望了當年的老隊長,“張隊長85歲了,患了老年癡呆癥”。
這天,除了30年雷打不動記錄下來天氣情況和中央臺新聞外,劉嘉在日記里寫道:“昨今兩次看老鄰,醫呆知識還送陳,囑其子侄作參考,孝親關鍵在精神,當前你爹食或便,全靠爾輩細心付,養老達到心無愧,才配孝子至圣云。”
對劉嘉來說,寫日記是幾十年來養成的習慣,據劉嘉說,他最早于1950年開始寫日記,中間斷了幾十年,從1977年開始堅持寫日記,至今已有51本。而“打油詩”則是老人日記內容的主要部分。這天他還寫了一首七絕:“口吐經綸喻世人,筆寫歪風貶囂塵。吾日三省嚴律己,心縈人民樂行人。”劉嘉解釋說,他是共產黨員,所以首先要反省自身,然后才能做到幫助別人和關愛別人。
歷經40年風雨,破敗的茅庵風骨猶在。屋內約12平方米,陳設簡單,一桌一椅一床。到處可見泛黃的一捆捆報紙和日記本。
平頂山市湛河區委外宣辦主任袁新學介紹說,1993年,平頂山市委宣傳部把劉嘉的詩體日記整理出版成4本詩集;2001年,這個茅庵被定為湛河區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之一。“40年來苦追求,緊抱娘懷不松手。古稀之年得新生,愿以夕陽獻神州。”1990年4月16日,劉嘉在入黨日記中這樣寫道。
今年1月1日,劉嘉在日記中寫下了自己的座右銘:“身棲茅庵,心憂人民,時溫黨章,神交古人。”
在孫女劉燕麗看來,爺爺劉嘉是個標準的“窮人”,但從另一個角度講,他又是一個不一般的“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