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又遇詐困境思突圍
馬武雄搜出家里全部的現金數了又數,只剩下了30元零8毛錢。為了盡快還債,馬武雄沒日沒夜地賣命干活,一個人打三四個人的工,幫人修電器、賣飯盒、做裝修工……1993年,馬武雄召集了20多個老鄉,千方百計轉包到一項小裝修工程。他們夜以繼日地按時按質完成了工程,滿以為工程交付后就有錢用了,哪知道近4萬元的工程款卻一分沒拿到。
1993年秋天,天漸漸寒涼,秋風蕭瑟,馬武雄和工友20多個人擠在一個爛尾樓里,在臨時用磚頭和草席搭成的地鋪里睡覺,那里骯臟潮濕,臭氣熏天,晚上只能蓋著從廢品站里“淘”來的破舊棉被,又冷又餓。馬武雄一邊向親戚朋友借錢維持工友的生活,一邊沒日沒夜地四處奔波跑其他生意。馬武雄說,雖然這段經歷是失敗的,但他還是心存感激,因為它讓馬武雄從童話“老板夢”中醒來。“無論明天如何選擇,這些經歷都很有營養。
湊錢開飯館五年還債務
為擺脫困境,馬武雄東湊西拼了幾萬元在羅湖區開了個小飯館,他仔細觀察飲食市場,虛心向業內人士請教。
經過一番努力,馬武雄的飯館由于經營品種有賣點,服務跟得上,拽住一批回頭客,飯館幾乎天天座無虛席。馬武雄說,當時他一點都不敢馬虎,事事親歷親為,和工人們起早貪黑地采購食材,挑選菜式,甚至親自帶領工人洗菜和搞衛生。“經營小飯館關鍵是要有技巧地拉住回頭客。找到關節后我心中便有了數,沒有疲軟的市場,只有疲軟的經營。這為我將來經營其他事業積累了很多管理和營銷經驗。”
5年后馬武雄不僅還清了債務,還積攢了一筆資本。在這段繁忙而艱苦的日子里,馬武雄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記事本隨身帶著,連去衛生間都帶著,想起的事情都會隨時記上,因此他從來沒有遺漏過任何“創富”靈感、錯過任何一個合適的商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