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生活上基本沒什么改變,甚至因為有了錢,欲望反而更少了。我的車還是6年前買的,和上海出租車一樣的奔馳,穿著也沒有什么改變。中午基本都是吃盒飯,要說變化,也就是從8元的盒飯漲到10元的盒飯,不吃也沒有關系。
心理上的變化也不太多,我在專業領域是一個超強自信的人。好的改變是借此認識了更多的人,能和更多優秀的選手接觸,他們在其他領域的見識,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譬如資本市場、兼并收購,是在高盛對付我們的過程中學會的,我學會后又去對付別人;我從阿里巴巴的馬云、蒙牛的牛根生身上也學到了很多;也跟郭廣昌學到了多元管控能力、學習能力。拜訪李嘉誠后,發現他聊房地產、聊能源如數家珍,這也讓我很震撼。的確,生活圈、社交圈的改變,讓我提高了學習能力。
太遠的事情,我沒有考慮過
主持人:你是一個工作狂,一天16小時都在不停地工作,對空間和時間的恐懼迫使你每天不斷向前。在你的設想中,5年、10年后,分眾是家多大規模的企業?
江南春:這個我很難去講,我基本只看明年和后年,再遠的事情就沒考慮過。就像3年前,我根本想不到能把公司發展成今天的規模。所以,我也不想很遠,也不想未來的規模,規模只是一種結果,而我需要思考的是顧客價值。把這件事做對了就行,不要看得太多,那些讓資本市場去看吧。
主持人:分眾繼續成長的瓶頸和挑戰有哪些?
江南春:最主要的是來自人力資源的瓶頸,現在的要素中,資本已不是瓶頸。對我們來說,人力資源主要包括管理和創新的人員。媒體的利潤來自想象力,我們夠不夠有想象力,如何保持想象力,如何讓我們繼續用懷疑的眼光去看目標市場,不讓顛覆的模式淡化,這些都是挑戰。
第二個挑戰,是防止頭腦過熱的挑戰。很多企業都是在成功之后產生問題,如何控制那種自己什么都能的錯覺,遏制自己不去做脫離能力范圍的事情,繼續保持審慎的態度,抵制誘惑。過度自信絕對是一個錯覺。
主持人:不久前,你在博客中分享了對中國傳播行業未來機會的思考,關鍵詞有9個,“分眾、植入、娛樂、體驗式行銷、垂直、社區、定制、收費化、超媒體結構”。姑且將其稱為“九種機會”,對你來說,作為生活圈媒體的分眾,將如何重點把握其中的幾種機會?
江南春:當時是在一次互聯網的創業大會上,我聽到很多人說他們想和我們做一樣的事情。我就想說,不要和我們一樣,在這個領域,肉已經被分眾吃了,留下的也就是一些湯湯水水。而除了分眾這個模式外,未來的機會其實還可以從其他的地方找到。譬如說你有一個200個網站的網站群,未來,你不用告訴廣告主在哪個網站上投放,你只要告訴廣告主你投放給誰看,這些都是機會。未來的網站上有許多的空白點,這是一種超媒體結構。
對分眾來說,我們的戰略其實很簡單,基本路線一個是植入,另一個是分眾。我們的廣告主從以媒體為中心,到以受眾為中心,從現在開始到5年后,廣告主將不會研究媒體,而是研究受眾的生活形態,這個時候,誰能把他們的產品植入到生活模式中,就很厲害。分眾今后也是沿著自己的基本戰略去構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