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來自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家境,有著不同性格的年輕人,因出于對建筑藝術的熱愛走到一起。面對激烈的市場挑戰,他們堅信能一直走下去的理由,可能除了彼此坦誠的友誼外,還有共同創業時所經歷的辛酸與快樂……
歷練:從跟班到“槍手”
1998年,大學剛畢業,4年同窗的崔泰星和呂雯同時被一家遼寧省沈陽市的外資裝飾公司錄用。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派到上海參與一家酒店的設計施工項目。初到上海的興奮還沒有細細品味,他們就跟著不同國籍、不同設計風格的總設計師開始了以工地為家的職業生涯。隨公司南征北戰的歲月里,他們參與設計和施工的一個個機場、影劇院、博物館、星級酒店等項目,不但開闊了他們的視野,也使他們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同時,他們也見識了港臺設計師、歐美設計師、日韓設計師不同的設計風格,更領略了主案設計師們對藝術的完美追求。
2000年兩人離開原來公司,又遇到做軟裝飾的志同道合的李欣,三人便開始了最初的合作之路。
當時正是房地產行業風起云涌大發展時期,市場的高度活躍和設計人才緊缺,催生了裝飾設計行業的一個新職業———“槍手”。一些有一定規模但缺乏實際設計能力的裝飾施工企業,在參與某些大型項目設計投標時,臨時高額聘用設計團隊,充當“槍手”,爭取項目。
三個年輕人最初的合作就是從做“槍手”開始的。
投標的時間往往卡得很緊,從現場考察、資料收集,到完成設計風格定位,都要求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準確的判斷,形成最有創意的方案。在設計階段,他們的日常作息被完全打亂,主食靠外賣,沒有任何外交,通宵或者大幅度減少睡眠時間,凌亂的床鋪,滿地的零食飲料包裝垃圾……
創業:競標拿下第一單
艱辛的歷練培育了他們的自信,慢慢的,三人有了自己創業的雄心。
2003年底,他們開始組建自己的建筑裝飾公司———上海華儲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限于三人的資金實力,最初他們只能每人拿出6.5萬元的積蓄,在徐匯區租了一間簡陋的辦公室,一切從簡。三人發揮各自的特長,分工把守,以最精簡的構架支撐公司財務:朝鮮族小伙兒崔泰星出任主案設計,東北女孩呂雯負責預算及工地,來自福建的李欣負責軟裝飾,三人即是老板又是打工者,全力以赴,開始走上艱辛而又快樂的創業之路。
業務是公司生存的基礎,如何打開局面?盡管此時他們在裝飾行業打拼已有7年之久,在設計圈里有了一定的人脈基礎,但對于業務能否順利展開,心里還是沒底。
也許是業務能力得到認同,也許是為人處事接下良緣,總之,他們十分幸運,公司剛籌備完沒有多久,就接到了第一單業務:順馳藍灣項目開發商向他們發來樣板房及會所的設計邀請書。
競標迫在眉睫!在當時參與投標的幾家公司中,新誕生的華儲公司是最小的,也是資歷最淺的。盡管此前,崔泰星曾經做過順馳項目的設計,與順馳公司負責人有一定交情,但商場上,朋友關系不能替代利益關系,他們必須靠實力競標。這是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個項目,三人相當珍惜這次機會。由于順馳藍灣的項目以小戶型為主,比較適合年輕人居住,經過一系列現場測量、反復激烈的爭論及方案的修改,他們將這個項目的設計主題以“春天素描”的形式表現,以綠色和白色為主色調,整體來看偏重簡約時尚的風格。而其他的競爭對手有的定位不夠準確,將樣板房設計成古典奢華的風格,有的雖然定位準確,但是把簡約做成了簡單,沒有整體感。由于華儲公司的定位正好迎合了開發商對客戶群的定位,因此,當他們站在報告廳里講他們的設計方案時,已經知道,他們的第一步很“精彩”!
成功拿下順馳藍灣項目,為他們以后的業務角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接下來,幸運之神頻頻光顧,他們接連拿下了順馳藍灣多個樣板房的設計標的,甚至通用汽車零部件公司3700多平方米的新辦公樓也是他們設計的。
華儲公司的運營也在摸索中漸漸走入正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