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終入主
陳平語錄:“做了這么多年宅急送,最深的體會就是缺錢,這是宅急送當初成為家族企業的根本原因。”
“剛開始投入的50萬元,買了3輛車就花得差不多了。”陳平回憶說,創業開始的幾年,“斷糧的危機時刻圍繞在周圍。”
創業兩三個月時,二哥陳東升的岳母又投進20萬元。到1994年底,陳平還是面臨“市場火熱,周轉資金卻幾乎是零”的窘境。這時,陳平想到了銀行、想到了風險基金,想到了一系列的借款,然而踏破門檻也沒找到一分錢。
陳平只好找親戚朋友籌措。“大哥陳顯寶從老家過來到公司幫忙,出了一部分錢,嫂子、姐姐、姐夫、父母、岳父母……兩年內,家族出錢70萬元”,這筆錢幫宅急送度過了第一次資金缺口。
在此后的歲月里,宅急送又曾兩次融資。迄今,宅急送總股份的盤子里:陳平家族掌控66%的股份,第二大股東是日本小林利夫,第三股東是物美旗下一關聯企業,另外還包括高管持股注冊的一家公司。現在,宅急送正處在上市前的靜默期,一旦上市,將成為一家徹底的公眾公司。
當時,二哥陳東升創辦的嘉德拍賣正處在一年顆粒無收的狀態。1995年10月,日本長野縣一城株式會社社長小林利夫對宅急送投資180萬元,獲宅急送37.8%股份。北京雙臣快遞有限公司更名北京雙臣一城快遞有限公司。陳平拿這些錢,開始擴大規模:招新員工,增加車輛等。
又一次融資是2002年,當時的宅急送7名骨干率領40多人離職,陳平急需引入新資金以穩定人心,穩定局勢,發展壯大。物美關聯企業被引入宅急送,注入4000萬元,其中2000萬元貸款,另外2000萬元購買10.3%股權,小林利夫的股權也由此稀釋。
經過不停地出讓股份,陳平家族在宅急送中的股權不斷被戰略投資者稀釋。現在,已躋身中國民營企業第一陣營的宅急送,2006年一年收入超過8億元,從一家家族企業逐漸蛻變成一家公眾公司。
接班人可非后代
陳平語錄:“我們的后代,會是接班人的第一人選,但不是惟一的。這是我們兄弟仨在籌劃上市前商量好的。”
從2004年,陳平開始籌劃宅急送上市一事,最初是籌劃香港紅籌上市,然而距上市一步之遙時,禁止紅籌上市的政策突然而至,宅急送被擋在香港資本市場的大門外。
到2006年,宅急送二次啟動上市計劃。陳平說:“我記得特清楚,2006年2月22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國內股市重新接納新股。我們馬上就返回來,5月份便成立國內上市小組,8月份啟動整個計劃:新招標、找中介……所有的一切,重來一遍。
有意思的是,“在準備上市之前,我、大哥、二哥,我們3個開了一個內部董事會,做了一個決定。”陳平說,“我們的后代,可能是宅急送接班人的第一人選,但絕對不是惟一人選。”他說,企業應該由能人來管理。
當說到理想,陳平說,當企業正常運轉了,不一定等到六七十歲才退居二線,到時,做自己喜歡的事,譬如影視劇,練鋼琴、高爾夫、畫畫。排在第一位的是年輕時陳平曾放棄的第一創業夢想———影視。
目前,根據宅急送以及陳平的經歷,一部名為《誰說我不行》的影視劇劇本正在修改中。“也許我會是制片,也可能兼任監制,但絕對不是演員。”陳平說:“期望能通過宅急送的創業故事,反映出整個中國物流業的發展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