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每天早晨天還沒亮,張慶杰就在口袋里揣上頭天換來的港幣,趕到村里向村民收購貨品,然后又騎上那輛舊單車,到人民橋小商品市場把這批貨賣出去,隨后又把剛剛賺來的現金換成港幣,再到村里向村民收購。
"那時一天起碼要來回跑二三十趟,一部舊單車除了鈴鐺不響全身都響,每天都是從早忙到晚。經常在別人開始睡覺了,我們才做晚飯。1987年底,我終于賺到了來深圳的第一桶金--1.6萬元。"回憶起第一桶金的艱辛,張慶杰感慨之余,也有幾許自豪。
記者印象:一切困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3月16日,早上七點半。按照事前和張慶杰的約定,記者趕到沙頭角梧桐山腳下,和張慶杰一起爬山,順便采訪。
每天晚上10點半入睡,早上7點起床,7點半爬山,10點準時到辦公室辦公,這是張慶杰的作息時間表。如今,事業成功的張慶杰住在海邊一套復式住宅內,用他的話來說:"那是十多年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在深圳這塊土地上,變成了現實。
兩年前,張慶杰喜歡上了爬山。在他爬山隨身攜帶的小包里,總是裝了兩瓶礦泉水,"其實我每次只喝一瓶,另外一瓶是擔心在山腳下商店里買不到水而預備的。"這是張慶杰生活的一個細節,卻能從中看出他做生意的原則:不打無準備之仗。中國有句老話,"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盡管張慶杰總是在不停地轉換行業,但細看之下,他的每一次轉行,都經過了詳細的調查和精心的分析。他告訴記者,做生意就是逆水行舟,你隨時都要居安思危。"沒有一種生意能夠有長久的利潤,所以要不斷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在采訪中,記者多次問他,創業中是否碰到一些難題時,他脫口而出:"沒有什么太大的困難。"因為在他看來,一切困難都是很自然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