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服裝!我算過了,這個紙箱上面只能放兩疊褲子,而服裝的利潤高、資金周轉快。我記得當時進了一款叫做'雙龍牌'的西褲,進貨價10元,賣12元。"頭腦靈活的他通過市場調查,發現款式時髦的西褲,是市場上走貨最快的商品之一。張慶杰告訴記者,那個時候是從早忙到晚,晚上去廠里拿貨,早上7點就開鋪了。"當時就想多賺一分錢是一分錢,因為鋪租太貴了。"由于是白手起家,也沒有任何親戚朋友幫忙,張慶杰極其珍惜賺來的每一分錢。他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小故事:那時候在深圳辦事有一個慣例,不管到哪里,見面總要遞一根煙。他本人不抽煙,也不舍得抽煙。但為了應酬,口袋里總是裝著一包煙,"有的時候,煙放在口袋里發霉了也不知道。"
這個鴨梨箱大小的地攤雖小,卻是張慶杰事業真正起步的地方,一家、兩家......過不久,他已經在東門、人民橋等這些深圳繁華的小商品市場,擺了十多個地攤。那段時間,張慶杰奔波于南海、廣州、汕頭等地,四處進貨。
張慶杰回憶說:"那時候,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都是在車上度過的。去南海進貨,跑一趟就要一天一夜,困了在車上打個盹,車到后馬上進貨。"來回奔波但利潤卻不大。"因為我的原則是薄利多銷,比如一塊布料只賺0.8元,一塊手表只賺5元錢。不要小看這幾塊錢,我的錢就是這樣一分分積累起來的。"
如今,事隔十多年,張慶杰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創業的每一個地點。"現在人民橋電影大廈樓下的面點王餐廳、世界金融中心附近,都是我當年擺地攤的地方。"為了紀念當年的創業艱難,張慶杰還買下了現在電影大廈一樓面點王餐廳的物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