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億美元,對“框架傳媒”這樣一個陌生的名字,江南春的出價讓所有人瞠目結舌。而且當時框架的要求是,獨立運營。這招致了分眾方面不少人的反對。“當時只有我和江總最看好。”框架董事長譚智這樣說,“江總非常果斷和干脆。”事實上,譚智原本的算盤是先賣給未上市的聚眾,占較大比例股份,然后再去和剛上市的分眾談。但聚眾決策緩慢,江南春這邊卻力排眾議,一舉拿下。
江南春當初要求框架凈利潤比上年增長6倍,結果是框架增長了9倍。目前,框架的收入已經占分眾公司總收入的近20%,而框架賣給分眾已成為國內媒體界不可復制的經典案例。對于江南春來講,這1.83億美元他覺得太值了。相對于收購框架傳媒時包含與聚眾拼速度的背景,江南春今年3億美元收購好耶,甚至引發了更多爭議。但江南春坦言在收購聚眾之后已經過了自己的“心理關口”,他說自己學會了如何正確判斷一個公司的價值。
“收購好耶,讓分眾從定位和發展方向發生了重大改變,打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它是對全局的重新改造。它在數字化媒體格局中如何聯動各個板塊,有怎樣的價值,我看得一清二楚。回頭來看,3億美元重要嗎?不重要。”
從為了舍不得500萬美元而“踩空”,到用3億美元打開想象空間,江南春邊走邊學的歷程幾乎盡在眼前。
損失了一根金條
如果問江南春這幾年有什么遺憾,很多人都會不假思索地告訴你,“他的股份被過早地稀釋了。”然后還會一臉遺憾地補充一句,“即便少稀釋10%,那也得是多少億美元啊!”
江南春承認自己的股份被稀釋過度,但他沒做評價,而是先講了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姑且叫“我損失了一根金條”。故事講的是,一個12歲的小孩,偷渡到香港,在過香港海關的時候,每人只能帶一元港幣。在排隊等候檢查的過程中,前面一個女人被拖了出來,因為她被查出身上藏有一根金條,沒能過關。此時,小孩就伸手把縫在自己內褲里的金條拔出,順著褲管滑在地上,隨即用腳大力將它踩入泥里。可最后關員并沒有檢查他就讓他過關了,他只剩一元港幣,但在街邊吃了碗云吞面后依舊感覺陽光燦爛。這個小孩便是白手起家的佐丹奴創始人黎智英。
這個故事感動了江南春,他覺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少損失10%,今天聽起來是個很大的數字,但反過來,如果當初我糾纏于此,資金鏈搞不好就崩掉了,或者有可能挺過去了,但聚眾比我走得更快。有時候選擇就是放棄,但你一定要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屢次投資進來稀釋股份時,江南春并非沒有考慮到股權的問題,這一點從分眾內部風險投資的股份比例便可以看出,分眾吸引了10多家風投,但股權相當分散,任何一家的股權都沒可能和江南春抗衡。“投資人基本上都說不上話”,江南春始終牢牢控制分眾的話語權。盡管目前江南春在分眾的股份只有9%左右,但他對分眾的控制和影響力絕對是超股權的。
“早期也許放棄的多了點,但我無怨無悔,最重要的是我‘過關’了,我選擇了成功。”這是江南春對于股權問題上“太傻”質疑的“第一次官方回復”。
客觀地看,江南春在早期的肯于放棄,才使得近乎于白手起家的他周圍迅速聚攏了一批資源。其實江南春創業之初找來的人都各自擁有資源,江南春吸引他們的只有兩點——一樣的資源在分眾的平臺上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每個人帶來了資源,也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陳凜(陳逸飛的長子)夫婦,當年便借助家族和地產商的關系,幫助分眾在上海拿下了幾棟“甲A級”的樓盤。當然,他們在分眾股權套現的那桶金已經讓他們今天成了專職投資人。尤其是在分眾發展早期,拿資源換股權的人最后都成了億萬富翁,這些他們自己都沒有想到。
分眾團隊經常這樣開玩笑說,“江南春挖了一口井,找了很多背水的人賣給喝水的人,結果背水的人發財了,挖井的人也發財了。”對資源的價值有準確認識,同時能用利益關系高效率地調動資源,這是江南春的過人之處。分眾副總稽海榮證實了這一點,稽海榮是江南春的大學師兄,他還記得江南春在大學競選學生會主席時說過的話“做成功一件事情,不在于你自己多優秀,而在于你能協調多少資源。”那次競選,江南春就是靠四處拉同學吃飯,四處尋求支援,最終淘汰了一個比他更有口才的“必勝選手”。
超越銷售
當所有人都低估江南春企業家能力的時候,恐怕也沒有人會否認江南春確實是塊做廣告銷售的材料。江南春一直是分眾銷售中的Top1,這是人所盡知的。創業之初,江南春親自背著液晶屏到上海的幾十家樓一一去游說,前兩年分眾樓宇廣告的每筆合同他都記得清清楚楚。
“江總的風格非常直接,那就是用數字說話,我們在一起談的最多的就是數字。”分眾COO陳從容說。毫無疑問,分眾是一家以銷售為導向的公司,江南春的血液里流著銷售員的血液。直到如今,江南春自己還親自帶著一個銷售團隊,這是分眾在上海7個銷售隊伍之一,當然江南春團隊也是分眾歷年完成業績最多的團隊。
不過,今年江南春團隊已經歷史上第一次退居到第二的位置。分眾副總裁稽海榮說,“江南春以前是分眾的Top sales,但今年他的重心正在轉移,更像公司的首席架構師。”的確,以前一手獨掌分眾銷售大權的他開始放權。目前,分眾在全國的20多家二線城市的銷售均由COO陳從容負責,江南春僅保留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銷售項目經理”的角色。
據說在移交二線城市銷售大權時,江南春很是“孩子氣”地忍不住對陳從容說:“銷售這一塊,我真舍不得放手啊。”陳從容感覺,在那一刻江南春身上的銷售基因與企業家基因以及控制與信任兩種風格正在進行激烈的對撞。
江南春必須選擇在矛盾中超越自己。他曾在“分眾夜話”中寫道:“對員工最大的壓力就是信任。”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江南春對于放權與信任的鄭重——他希望讓每個人的價值都得到體現,大家都是在為榮譽而戰,但他也希望員工要把這看作是進取的動力甚至是壓力。
現在江南春經常會開玩笑說:“不要和我談廣告,賣公司,來找我。”因為他現在更多的時間的確是在為公司尋求更多新的投資機會。當然,江南春依然會很頻繁地會見客戶,而且往往是能當場帶回單子。因為這的確是他很享受的一種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