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據一位知情人向本報指稱,無論從成立時間還是從資金來源上都可以看出,整個國騰龐大的資本鏈條和企業體系,正是發源于由何燕等人成立的,何燕擔任總經理的完全國資企業成都國騰通訊。
不過,在國騰系近幾年飛黃騰達的資本計劃和產業運作之中,這家成都國騰通訊已經漸漸隱沒于江湖,很少出現了。
在何燕旗下現在的機構結構中,四川國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四川國騰)、四川華威信息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四川華威)、四川道亨計算機軟件公司是較重要的幾個平臺。
而四川國騰的股東中,四川省電信規劃設計院與中國物資儲運成都(集團)公司仍然在列,不過只是第三、第四大股東,分別占該公司22%、14%股份,享有更大話語權的第一大股東是一位叫程慶的個人股東,占有該公司28.75%股份,一位叫鄧黎的自然人股東占有5%股份,其他個人股東則加起來占10·25%股份。該公司占有此次收購上市公司旭光電子的機構———成都國騰(集團)有限公司50%股份。
在這份名單里,除了何燕的影子,還有一位叫程慶的。據國騰內部員工稱,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公司里有或者出現過一個叫程慶的人。“影子股東”程慶還在四川華威電子系統有限公司里占有20%股份,華威又占成都國騰集團12.5%股份。
國騰資金“鏈”
一家國有企業的總經理,是如何衍生出一群私有為主的企業的?這有些復雜。
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公司Shining Star technelogy limited,成了國騰資金鏈中最神秘的一環。該公司成立時間、注冊資本與法人代表均不詳。但因此1998年5月16日,該公司在國內成立四川華威信息產業有限公司,并控有100%股份,何燕任董事長,何燕的姐姐、此次出任四川旭光電子董事的何瓊任總經理。
這家公司和成都國騰通訊在同一人控制下,又是同業關系,因此成都國騰通訊有人指責四川華威轉移了國騰的產品和技術———現四川華威的一種主要產品IC卡的專利技術和銷售網絡都是成都國騰通訊的。舉報信中稱,在此過程中,成都國騰通訊出現了利潤向四川華威的轉移的情況,成都國騰通訊實際上成為國騰系的一個生產基地,而營銷等大量利潤部分卻出現在四川華威。
隨后,國騰系一系列的企業成立:1999年2月4日,四川道亨計算機軟件有限公司成立,何燕控股,其胞弟何力任董事長;
1999年10月18日,由程慶控股下的四川國騰占65.5%股份的成都國星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何燕任董事長;
1999年11月30日,四川國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程慶任董事長;
2002年3月20日四川華威電子系統有限公司成立,程慶是第一大股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