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運順茗茶,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茶葉銷售連鎖機構,短短一年的時間內,已經在山東、河北、北京、天津等省市建立起500多家直營連鎖店。
“我們將在很快的時間內,在全國建立2000多家直營連鎖店。”部隊出身的好運順茗茶銷售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躍華,做事情干脆利落,只要認準的事就會義無返顧地投入。
家電流通行業,有國美和蘇寧等連鎖機構;醫藥流通行業,有老百姓和金象等連鎖機構;但在茶葉流通行業,還沒有一個規模大的平價連鎖機構。這也是徐躍華迅速進入這個市場的原因。
不想讓茶農再背井離鄉了
9月6日,在濟南舉行的“綠色農產品暨農村新經濟模式高峰論壇”上,徐躍華講述了他的創業故事和抱負,引起在場的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國英研究員等農村問題專家的關注。
經歷多次創業波折的徐躍華,夢想雖然是打造茶葉流通市場上的“沃爾瑪”,但根卻在茶農身上。
“許多茶農為什么不愿意種茶寧愿背井離鄉外出打工?這需要有責任的企業家站出來。”徐躍華說,茶葉是農產品的一種,怎么提高這些農產品的附加值,怎么讓綠色農產品的價值和價格不再背離,怎么讓農村留住農民,這是好運順茗茶正在實踐著的事情。
目前,好運順茗茶除了在江西擁有茶園3000多畝的種植、生產基地外,還與福建、浙江、廣西、云南和山東等省的一些茶農簽訂了包銷協議。而且公司與茶農的關系,不僅僅是買賣關系,而是工作雇傭關系,這也是引起農村問題專家們關注的原因。
“根據相關協議,我們是雇傭茶農種茶,要給他們發工資,使他們成為我們的工人。我們需要什么茶,他們就可以種植什么茶。”徐躍華說。
黨國英認為,有人說中國的農村經濟不可能專業化、不可能機械化,現在看來完全是陳詞濫調。
“以誠信的態度跟農民交易,我相信農民在農村經濟專業化方面會產生積極作用。”黨國英說,好運順茗茶由流通領域進入生產領域,和茶農形成雇傭關系,這是一條很好的思路,這對新農村建設帶來很好的啟迪。他同時也建議,好運順茗茶可以在茶流通領域搭建一個全方位農產品生產服務的平臺。
溫鐵軍在給予積極評價的同時也有一些疑問,公司和茶農形成雇傭工作關系是不是就能根除一些三農問題的弊病,還很難說,“如果茶農積極性不高,如果他們用化學農藥怎么辦?如果他們得到的報酬沒有外出打工掙得多,他們還會依附在農村的土地上嗎?”
對于專家的疑惑,徐躍華心里也有一筆賬。
“我們為茶農發工資,引導種植,前提是他們提供的產品質量符合我們的要求——不使用農藥。我算過一筆賬,如果不使用農藥化肥,公司會每年給茶農每畝地發放6000元工資,如果他們每畝送來100斤茶葉,一年我們就虧1000元,如果他們每畝送來200斤茶葉,我們就不虧損了,到年底還可以給茶農發4000元獎金。這樣茶農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就會好好種植,多送來綠色優質的茶葉。”徐躍華認為,假如公司第一年和100個農民合作,只要有一個農民這么做了,其他人一定也會算這筆賬,“這不僅比外出打工收入高,還不用背井離鄉了,他們何樂而不為?”
針對黨國英建議全方位農產品生產服務領域,徐躍華稱為“不謀而合”。
徐躍華認為,茶葉、大米、面粉、蔬菜、豬肉、水果等農產品在全國來說并沒有幾個做到了真正的綠色無公害的品牌,這是企業的機遇,也是企業家的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