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資本幾乎全打了水漂
雖然好運順茗茶如今正在一些省市如火如荼的開辟市場,但徐躍華的創業卻不是一帆風順。
好運順茗茶是徐躍華2004年在濟南注冊成立的,從一間小平房開始了他的搭建茶葉流通渠道的夢想。“2003年年底,就要過春節了,我從老家來山東要賬,大約有20萬元的茶葉錢,大年三十那天,我拿到了對方付給我的2000元,我把1800元寄給了家里,只留了200元,一個人在濟南過了一個孤單而寒冷的春節。”徐躍華回憶當時的情景說,如果不是人家賒賬不給錢,他也不會有今天。
這個原因讓徐躍華認識到了茶葉流通渠道的重要性。經過調研,他決定在濟南開茶店。剛開始的時候,雖然能賺一些錢,但老上不了規模,直到去年,他碰到一個做連鎖的朋友,連鎖這種靠平價和規模效益的模式一下子就引起了他的注意,從而點燃了他的連鎖之夢。
現在好運順茗茶的年銷售額達到3億多元,但這并不是他的第一桶金。
1986年剛從空軍某部轉業的徐躍華被分配到江西老家的一家機械廠,后來又去了一個茶廠,也正是在這個茶廠(曾經風靡一時的寧紅減肥茶就源于該廠),徐躍華得到了生命中的第一桶金。
“那是1996年1月,寧紅減肥茶在市場上供不應求,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企業內部人員只要上交一定的管理費用,就可以根據有關配方自己加工生產,就這樣做了半年,我就賺了7400多萬元。”徐躍華說,那個時候他30歲,根本沒把錢當回事,賺錢了就是出去玩,然后到處投資。
先是投資度假村、服裝,后來投資手機,“我是初中文化,我哥哥是高中文化,我的這些投資都讓我哥哥去打理,沒想到7400多萬元幾乎全打了水漂,惟一留下的就是我在江西老家投資的3000多畝茶園。”徐躍華說,也正是這個茶園讓他和茶葉市場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兵四年最大的感觸就是堅強
“剛有錢的時候,為了點一首歌,我曾經花費過8.8萬元,那時候我很開心;但現在,我發現自己的財富觀也轉變了,怎么讓更多的人富裕起來,如果茶農富裕了,我會更開心。”徐躍華說,現在,如果100元能買兩件衣服,他絕對不會用100元買一件衣服,只要穿著干凈得體就可以了。
幫助別人是幸福的,是快樂的,只有具備了“幫助別人”的能力、具備了“幫助很多人”的素質,才是有成就的人。徐躍華說,“幫助別人,成就自己,不僅是我今天的人生信條,也是我們公司的企業理念。”
談到之所以有如今的成就,徐躍華告訴記者,一定要把這句話寫上——“沒有部隊的培養就沒有我的今天。”
出身農民家庭的徐躍華,從小就擔負起家里生活的重擔。很小的時候他就開始賣冰棍了,本來一天賣100根冰棍也就賺5角錢,但他到農村去賣,農村人可以拿雞蛋和大米換,這讓他賺了很多本錢。之后,他就開始倒賣手表、服裝等。
當徐躍華1982年去空軍某部參軍的時候,他已經攢了5萬元了。
談到4年的部隊生涯,徐躍華毫不猶豫地對記者說,他最大的感觸就是“堅強”——是部隊鍛造了他堅強的品格。在部隊的時候,他感覺最可悲的就是當時自己的文化太低了。
所以,在部隊里也養成了他勤奮學習的習慣,也讀了很多書。
“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克服,就是沒有任何的理由去說不,必須去完成目標,必須執行。所以,我現在管理企業非常重視計劃的執行。”在部隊的生涯對徐躍華的創業一直影響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