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業績與預期有很大差距
能夠進場搞金花堰污水處理實驗,顧宇航認為,這證明了大航環保污水處理能力已經得到認可。一位政府工作人員透露了今年3月招標搞金花堰污水治理實驗的過程。招標時,有四五家環保類企業前來投標。但是由于考慮污水治理過程中的風險等問題,政府希望企業前期墊資。“說明情況后,其他幾家環保企業立刻沒了回音,而只有顧宇航答應了下來。”這位工作人員說,這說明了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自信。
如果光看結果,顧宇航這一年應該是順風順水。但是,事實卻并非如此。回顧去年本報承辦的《贏在中國》比賽,顧宇航由于未能進入全國性決賽,他只得回到自己的企業,繼續埋頭推廣污水處理技術,期望能夠打開市場。
一年前,顧宇航設計的污水處理設備基本技術剛剛成型,一次能解決20方至200方的污水。顧宇航把意向性客戶定位在了“城市污水管網無法觸及的城鄉結合部。”然而,實際經營情況卻并不算好。“大半年時間只銷售了8套,也就剛剛把成本收回來。”顧宇航表示,因為被收回的成本并不包括前期投資設計的費用,而這一費用卻高達400多萬,因此前期走得相當困難,與預期有很大差距。
市場開拓等待機會要有耐心
“俗話說酒好不怕巷子深,但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我們沒有足夠的儲備資金去等待別人來發掘,只能靠自己去推廣。”顧宇航說。
當污水處理的基本技術成型后,顧宇航四處邀請環保類的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一是讓他們了解我們的存在,二是為了在業內提高知名度。”顧宇航說,一次一位澳大利亞的環保專家來參觀。“他看了污水處理過程后,連說‘神奇’。他的這一番話,令我大受鼓舞。”
曾在大航環保實習了三個月的西華大學學生孫曉露談到實習體會時說:“在別處實習,有些企業都會將很多技術進行保留,而在這里干了三個月,不僅待遇好,而且他們把所有的技術都對我們一一講解。”而這也是顧宇航推廣自己的方法。“大學生代表未來的社會力量,我歡迎他們來我這里參觀、實習,這樣既宣傳了環保知識,也能拓展企業品牌。”
雖然做了大量推廣工作,但顧宇航的銷售業績并沒達到預期。“你在這大半年時間里,不著急嗎?”面對這樣的問題,顧宇航說:“等待機會要有耐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