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照永恒數碼科技產品圖
創業難 守業更難
真干起來了,他才知道創業有多么難,租房、聘人、辦執照……一切的法律和非法律的手續一件也不能少,就這樣,日照永恒數碼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陳為江的奔走中成立了。但是面對技術,陳為江卻一竅不通。企業面臨著缺設備缺技術缺資金的窘迫局面。
創業跟蹲機關完全是兩碼事,機關的事可松可緊,可急可緩,但干企業卻沒有緩,也沒有人代你執行,每一個環節都得自己動手。面對著成本極高的韓國設備,陳為江運用拿來主義加實用主義,邊干邊學邊動腦筋,不斷改進工藝設備和工藝流程,雖然走了很多的彎路,但是最終依靠自己的智慧,基本上解決了公司的設備和技術問題。
然而,長期的國家干部生活,使得陳為江每天的工作仍然是一杯茶,一包煙,一張報紙看半天,坐等顧客上門。一個多月時間,一張名片沒做,一分錢沒掙,房租、水電、電話、工資、稅費,就得花出去四五千元。
陳為江心里發毛了,他也病倒了,他似乎剛剛想起,有了好產品,又能賣出去才行。于是,他開始思考如何能夠把產品賣出去,如何打開市場搞好營銷。沒有客人上門,是因為沒有人知道金屬名片,要讓人知道,就得做廣告,可讓他更沒有想到的是,到電視臺報社一問,真是驚出他一身冷汗,做一次廣告最便宜的每天起碼得五千元。真實應了那句古話“沒錢難倒英雄漢”他口袋里沒錢啊!這個時候陳為江幾乎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真正體會到“創業難守業更難”。
柳暗花明又一村
就在陳為江無計可施,以至于急得生了病。一位朋友前去探視,并要求為他制作兩盒金屬名片,也就是這兩盒名片,成為陳為江經商生涯的轉折點。
朋友拿到名片之后,打電話來,說給他們單位再做十盒名片。第四天,第五天,朋友的朋友紛紛打來電話,要按照朋友的樣式做金屬名片。陳為江頓時豁然開朗,名片送出去給別人,不就等于做了廣告嗎?道理一想通,陳為江就天天去拜訪朋友,見面第一件事就是送名片。第二個月,陳為江送出去29盒名片,成本800多元,而這個月他制作的名片300多盒,銷售收入4萬多元。
陳為江的金屬名片成為了一張活廣告,因為金屬的堅硬和光澤,它成為了一種名譽與地位,財富與金錢的象征。它迎合了人們追求時尚新潮、高檔豪華、與眾不同的心理需求,體現了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實力。又因為他的獨占性、唯一性和壟斷性,陳為江和他的金屬名片很快在日照市取得了成功。
取得了初步成功,陳為江非常高興,可離他的目標還很遠很遠,日照只是他全國市場的一個試點,接下來該怎么走,要向全國擴張,怎樣擴張,用什么方法擴張?資金從哪里來?管理人員又從哪里來?
一天,陳為江偶爾翻看一本經濟期刊,講投資創業,有大量的信息與項目,曾經的報社編輯經歷如今派上了用場,陳為江順手將金屬名片制作技術寫成了一篇小稿寄給了這家雜志。沒多久,這篇稿子居然被刊發了出來,而更讓他始料不及的是,陸續有人打電話來要學技術,問加盟費是多少。連鎖加盟對于陳為江又是一個新的領域。隨后,陳為江又潛心研究起企業管理、連鎖加盟。同時也把金屬名片的項目分析稿子投向全國的經濟報刊。
金屬名片的信息在雜志上發表之后,敏感的經濟媒體立即對這個項目給予了積極的關注,有的派記者前往采訪,有的找陳為江約稿,有的辟出專欄與陳為江合作推廣,山東衛視和中央電視臺還分別為陳為江作了一起特別的專題報道。短短一年時間,全國就有近50家媒體對金屬名片作過宣傳、報道,陳為江和他的金屬名片一時之間名聲大震,加盟者絡繹不絕。
憑著熱情、真誠,陳為江的小小名片加盟人氣不斷,一年的時間,共有近300家加盟。為了保證每一個加盟商都能把生意做起來,陳為江還抽空到全國走了一圈,一家一家地調查了解,幫助經銷商分析市場、指導技術。
為了擴大公司運營范圍,總投資近八百萬元的中韓合企日照永恒金屬名片材料廠已于2004年6月正式運營。標準化的金屬名片材料一體生產線,年產永恒牌金屬名片近1.2億張,掀開了陳為江和他的日照永恒數碼新的篇章。
接下來,陳為江改進金屬名片制作工藝和制作設備,把工藝設備整體上拉高了一個層次,因此他有了金屬名片第二代產品,這一心血與汗水的結晶,國家立刻授予他發明專利。
在接下來,公司又投資600多萬元建起國內第一家專業化熱轉印金屬板生產線,每天產量達七千多平方米,同時建起鐳射金銀雕花廣告材料生產線,每天生產這種最新的廣告材料八千多平方米,至此,日照永恒數碼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基本在材料和設備上實現了開發、生產、制作、銷售一條龍的整套服務。
如今,陳為江的公司已經發展到了百余人,再也不需要靠他親力親為,現在的陳為江以發展的眼光、站在戰略的高度,開始為公司的長久發展而考慮和計劃著。受過曾經走彎路的苦,為了公司能夠不斷創新,他專門聘請了六名教授組成研究所。在技術和經營方面,專門聘請了幾個年輕人,而陳為江現在更多的工作是走訪市場,了解加盟者的需求,把成功加盟者的經驗在所有加盟者中廣泛宣傳和推廣,成為加盟者溝通的橋梁。
采訪的最后,陳為江感嘆:機會對所有人是平等的,關鍵是您能否善于發現機會及時抓住機會,并且勇于發揮機會,利用機會。回想起過去,成功來之不易,功不可沒的是20多年軍旅生涯鍛煉出來的堅韌不拔的精神;10余年銀行管理職位的經歷,而曾經的“眾叛親離”,孤軍奮戰跑市場……所有經歷過的事情都將成為我一生中寶貴的財富。
這就是堅韌不拔、永不言棄、敢于挑戰、善于創新的山東漢子——陳為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