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選擇質地堅硬原料,還要大小合適,固定結識才能成型,不服輸的范來成在鎮政府的幫助下又重新選料,訂購了一批磨具。為了能牢牢的固定住桃子,杜永生還作了修改,加寬了邊沿。可這回一根枝條上緊挨著的桃子反倒成了累贅。
泉水峪村村民 胡連華:“這一個枝組上,應該長三四個桃。你都得把其它的桃去掉,去掉后這桃究竟能不能銷售出去,能銷售多少錢,我對這個抱有一定的顧慮。”
去掉周圍多余的桃后,在桃成熟前二十天,也就是桃子生長的迅速膨脹期,老杜給桃套上磨具。沒多久,果園里結滿了一個個可愛的壽星桃。不僅個頭比原來大了,味道也不錯。伴隨著喜悅老杜給這精品壽桃算了一筆成本帳。
泉水峪村村民 杜永生:“連設計費、模具制作費、生產的塑料模具和加工費全加在起,成本將近10元錢。”
為了培育出一個壽桃,要去掉周圍三四個桃子為代價,這樣算來成本又大大的增加了。
泉水峪村村民 杜永生:“如果說我們一個桃子不賣它50到100元的話,我們連功夫搭上可能就不會掙錢了。”
最終合作社訂價批發50,零售100。可這么高的價格推廣起來自然成了一道難題。
曹艷春是農業大學經濟管理畢業的大學生,也是北京公開招聘村官的第一批應聘者。就在大家為銷路犯難的時候,他來到了泉水峪,擔當起了銷售的重任。可也奇怪,人家銷售都往外跑,可曹艷春卻像導游一樣,天天往景區里鉆。
北京市平谷區泉水峪村 村主任助理 曹艷春:“我們有一個景區,叫勝泉庵景區,每天客流量都比較大。我們就派專人直接去宣傳,給游客介紹。”
一連幾天,小曹都拿著壽桃四處推銷,結果卻鬧出了誤會。
北京市平谷區泉水峪村 村主任助理 曹艷春:“游客不是很容易接受,就問你這怎么做出來的。或者說,他認識不夠,是不是加了什么東西,是不是畸形果。心里會產生顧慮。”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曹艷春每天都把景區的游客引到桃園,親自講解生產過程,不但消除了誤會,還帶領游客親自采摘。一年下來,村里就推銷出去了4萬多個壽桃。今年的預定量已經達到了8萬個。如今,合作社又在城里辦起了專賣店和直銷處,把壽桃銷售到了上海、廣東等地。泉水峪的壽桃正在變成一個響當當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