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浪漫的田園牧歌式的鄉村投資夢想,在都市白領族中有著相當的普遍性,但是,不少“吃螃蟹”的鄉村投資者以自身經歷對此觀念大潑冷水。現在在廣州某雜志社做記者的周先生,受到一背包客朋友的“蠱惑”,今年初便開始往黔東南跑,希望能在西江千戶苗寨等背包客經常去的地方盤個臨街老木屋,開鄉間酒吧。實地考察了三趟,電話聯系N次,半年的時間,花費了1萬多車旅費和應酬費,換來的是身心疲憊和對該項目的失望。“鄉村投資看上去很美,很羅曼蒂克,其實是對鄉村投資完全不了解。鄉村投資不可控因素太多,很多美好的想象都無法實現。更為關鍵的是,很多都市白領對到鄉村投資的風險完全沒有概念。”周先生告訴記者。
“去鄉村投資一定不能抱著桃花源式的夢想,”深圳的鄭文鋒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一年很快過去,我頻繁往返于深圳和江西兩地,卻發現兩邊都沒有做好:深圳的事業基本放棄了,而老家的農場也發展得很慢。農業是一個需長期積累的行業,需要資金、經驗和時間,且一定要有足夠的風險意識。”
鄉村投資 三大問題
談到鄉村投資的主要風險和困難,那些一兩年前便投身于此的都市白領總結出三大問題所在。
首先是鄉村投資相對周期較長,讓一些準備不充分的都市白領一時間無法應對。以投資柑桔果園為例,往往要到第三年才開始掛果,到第五年以后才進入豐果期,不少都市白領往往沒有這樣的耐性,在樹苗種下去之后原來的熱情就消失殆盡,往往半途而廢。深圳的鄭文鋒承包山地后準備做個農場,但一年時間已經投入了17萬,也只是修了一條簡易山路,大規模投入還沒有開始。“農業是傳統行業,投資的周期確實很長,現在才知不容易。”鄭文鋒感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