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1歲的鄭文鋒在深圳獨自打拼五年,做過機電、電器、廣告。在決定回老家承包山地之前,在深圳已經開了兩個小公司,并投資一朋友開的小廣告公司。這三項業務,每個月能給鄭文鋒帶來4萬至5萬的收入。 “可是我不快樂!”學醫的鄭文鋒覺得自己干的事自己并不喜歡。去年初,鄭文鋒回到老家江西贛州,承包了380畝的山林,準備種果樹,搞養殖,規劃做一個農家樂式的農場,城里人來了可以釣魚、摘水果,吃原生態的飯菜。
這一年多時間,鄭文鋒已經投入了17萬的資金,主要用于修路,安裝自來水和電,并對山上原有的果林進行了簡單的整飭。
前段時間,鄭文鋒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還沒有確定農場的發展方向,是繼續做當初規劃的農家樂,還是做養殖或者種植?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鄭文鋒覺得還是發展種植或者養殖相對簡單些。“明年我將會把全部精力放到這個農場的經營上。初步確定種臍橙和養雞。至于今后會不會做農家樂,還要走一步看一步。”
鄭文鋒表示,當初也只是想靠自己,并沒有去爭取政府及農業部門的支持,現在才發現一個人的力量是多么有限。下一步鄭文鋒計劃要和當地有關政府部門聯絡,希望獲得他們的在信貸上的支持。
鄭文鋒透露,他承包的這塊山林一年租金是2300元,鄭文鋒和鄉政府簽了20年的合同,最近鄭文鋒正爭取將合同延長至30年。“真正要扎根農業投資,承包時間就越長越好。”
鄭文鋒現在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農村金融改革有所成效,讓像他這樣的投資者能得到融資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