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花50塊搞“偷渡”
1987年年底,潘石屹第一次南下廣州、深圳。“從冰天雪地的北方來到鳥語花香的廣州,突然覺得這真是天堂,尤其是深圳,每個人都過得那么開心。”
春節一過,潘石屹便變賣家當,辭職南下深圳,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后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由于沒有邊境通行證,這筆“創業資本”首先是花了50元請人帶路,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現實中的深圳并不像走馬觀花時看到的那么美好溫馨。潘石屹為三餐而奔波,不久進了一家咨詢公司,“其實就是皮包公司,電腦培訓、給香港人當跑腿的、接待內地廠長經理旅游,什么能掙錢就干什么!”
由于語言不通,飲食不適應,深圳的生活始終讓潘石屹感到非常壓抑。兩年后的1989年,公司正好要到剛剛建省的海南設立分號,認為“不能錯過歷史機會”的潘主動請纓南下海南,迎來了他自認為最多姿多彩的人生階段。
在海南:炒房炒出了膽量
“初到海南,感覺就是熱鬧。街道上談戀愛的、作詩的、彈吉他的,什么都有,每個人都有夢想,就是沒錢。”回憶這段歷史,潘石屹眼睛發亮。
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個磚廠,潘石屹出任廠長。這個廠高峰的時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時候也有100多號人,地處山區,管理起來并不容易。
“小偷經常光顧,夜里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內被偷過三次,”潘石屹像講電影故事一樣:“人剛剛躺下,電燈突然滅了,那肯定是發電機被偷了,于是便狂追,直到小偷抬不動了、棄機而逃。”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有一天,潘廠長正在自己的臥室———一個廢棄的水塔里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著頭皮下去跟他們談!”
半年后磚廠停產,潘石屹重回海口。隨著經濟低潮的來臨,大部分淘金者都撤了,潘石屹決定留下來碰碰運氣。“理個發兩塊錢還要砍價砍成一塊。晚上睡在沙灘上,還要把衣服埋在沙堆里,生怕被人偷了。在別人房間看春節聯歡晚會看了一半,便被人家趕走了。”
1991年8月,潘石屹與人合伙注冊成立萬通公司,高息借貸1000多萬元炒房,隨著海南經濟第二波熱潮的到來,在短短半年多時間里,萬通積累下了超過千萬元的資金。“雖然后來又賠掉了,但讓自己找到了膽量。”1992年8月,預感到海南房產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離海南,北上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