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3: 錯失生產車載GPS商機
感悟:成就事業應找“趨勢性”產品,認準價值不放棄定有轉機
黃巖看中了一個好項目——“毫米波雷達汽車智能防撞保護系統”。該項目把一項軍用技術轉化為民用,項目持有人何克鑒是一名“40后”科學家,曾作為導彈專家派駐巴基斯坦指導援建工作。舉例來說,“前方100米有危險,報警器在80米之遙就會警告你要減速;當你駕駛到距危險物50米,你還是沒反應,車子會"替"你減速;距離20米,你不踩剎車,車子自動就剎車……”黃巖介紹,這種車載防撞設備,國外奔馳寶馬的高檔款都有配備,但對我國是技術封鎖,屬于國內支持研發的空白。
根據測算:中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數10萬左右,如果此項技術能實現商用,交通事故可能會減少一半。不過2007年何克鑒推薦此項目時還處于萌芽階段。黃巖的老板感覺風險太大沒考慮,但黃巖很是看好,并一直與何克鑒保持聯系。
黃巖自述專利經紀人要對好的科技項目非常敏感。想成就事業,必須找“趨勢性”產品。2005年,我曾建議老板投資車載GPS項目,但老板考慮到太超前有風險沒做。后來GPS熱起來,如果我們當時早入市場,利潤也好幾千萬了。趨勢性產品的意義,就像比爾·蓋茨與計算機,當計算機還一間房子這么大時,他就想到一家要有一臺就好了。這種“異想天開”,后來不也實現了嗎?
經歷4: 創新產品受青睞卻遭撤資
感悟:堅持不懈才能讓浮虧變成希望
2008年5月,何克鑒說項目研發成功了。黃巖說服了3個蘇南的民營企業家,各拿300萬來投資。可這時金融危機蔓延,說好的900萬資金沒一個人兌現。黃巖把自己的所有資金加上借來的錢共200萬開始運轉。“第一代有家用電腦主機那么大;第二代,像電話座機;現在第三代有手機這么大。”研發越來越好,錢卻越來越少,最窮的時候,他和何克鑒外出找投資方連住店錢都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