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曾蔭權稱為“棉花公主”;被多份雜志譽為全球最具影響力女強人之一;李嘉誠給予高度評價:在香港最有毅力的人只有兩個,就是我和楊敏德。
楊敏德:溢達集團董事長;溢達在世界10個國家擁有5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5億美元。
楊敏德追求極致
這位麻省理工和哈佛的高材生,以精益求精,從不妥協(xié)的嚴格作風,使溢達公司在中國紡織行業(yè)具有無與倫比的創(chuàng)造力、影響力,她再一次達到了凡事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的目標。
1952年的香港還是一派百廢待興的景象。
楊敏德的出生給處于艱難生活中的楊家人帶來了極大的歡樂與慰藉,雖然曾經有一段時間她的床鋪就是上方掛著電風扇的餐桌,但也正是由于生活的艱辛,父母的寵愛和一家人在一起的快樂時光令楊敏德終身難忘。時至今日,楊敏德電腦的屏幕保護仍是一張剛剛蹣跚學步的她靠在父親的小腿旁邊的老照片。
在楊敏德還是一個香港小姑娘的時候,她的父親就對她說,別干服裝這一行,太不容易了。好好讀書,選個別的職業(yè)吧。因此,她去了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商學院,然后在紐約市的第一波士頓公司(FirstBoston)工作。但是最后她還是干起了服裝這一行,并且干的非常出色,溢達這個龐大的襯衫帝國在這位女董事長兼首席執(zhí)行官的掌舵下發(fā)揚光大。
她要締造自己的傳奇。1995年楊敏德?lián)味麻L時,溢達公司已經在楊元龍的帶領下向更高端的產品轉型。但是管理仍然采用等級非常森嚴的方式,而且公司的重點一直放在尋找廉價勞動力和可用的配額上。楊敏德認為這種經營模式注定要衰落。為了在各方面貫徹自己的意圖,她為公司制定了三個優(yōu)先發(fā)展的任務:完成公司的垂直整合,引進最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通過溢達集團來推行她關于企業(yè)應該回報社會的信念。楊敏德帶給公司的是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模式的分析性思維方式。
這位管理著10個國家的47000名員工,每年向HugoBoss,EddieBauer和TommyHilfiger等公司供應6000萬件襯衫的紡織女王,對未來仍舊充滿信心。她的下一個野心勃勃、勇敢大膽的目標是:將這個傳統(tǒng)行業(yè)變成為適應現代社會的行業(yè)。
艱難的新疆創(chuàng)業(yè)
跑到新疆去發(fā)展工業(yè),對于一個香港女人來說真是膽大包天的想法。這需要多少智慧與膽識。
然而,楊敏德真的將這種想法付諸行動。溢達在新疆的烏魯木齊和吐魯番開設了工廠,在這個地區(qū)的總投資額已經達到1億美元。溢達在新疆最有趣的一個項目,就是在12000萬英畝的土地上種植符合公司要求的棉花。這恰好符合新疆“一黑一白”(煤炭與棉花)的發(fā)展戰(zhàn)略,多次受到新疆高層領導的充分認可。
溢達公司在新疆設有一個種子研究中心,并和農民密切配合,改善他們的種植方法。豐收季節(jié)時溢達向農民提供罩衫和帽子,以避免棉花被其他的纖維污染。棉花被污染是個大問題,溢達在烏魯木齊的工廠里就有一個像體操房那么大的房間,幾十個人在里面鴉雀無聲地檢查著棉花堆,抽出頭發(fā)、細枝甚至是塑料碎片。溢達同樣遭遇著國內棉紡業(yè)老大難“三絲”問題的困擾。
溢達現在是“一條龍”。那么這種垂直整合在確保了溢達的高品質的同時是否會影響企業(yè)擴展的步伐?楊敏德也考慮過,但是現在溢達科研部門、產品開拓部門非常依重自己的生產鏈,因為現在面料與制衣還有后整理有很多的配合。溢達很多服裝的手感是不同的,這就是因為溢達在紡紗的時候下了功夫,衣服的手感就完全變了。楊敏德認為“一條龍”好處中就是有新產品的開拓。但是也有弊端,很難管理,因為生產鏈太長了。這不是每一個企業(yè)都應該去效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