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東喜歡引用各種數據說服別人,這種對數據的熱愛也許源于社會學的訓練,也許只是一種愛好。他對細節的掌握令旁人心驚。
競爭對手的數據,同樣儲存在劉強東的大腦里。比如Amazon的毛利率是27%,凈利率最高達到5.6%;此外,他也洞悉蘇寧新增的55億元要用于投資電子商務B2C物流體系,而原來花幾十年搭建起來的大家電配送網絡,最多只能承擔12%的電子商務物流任務。
面對外部投資者,劉強東從未在公司控制權的問題上做過妥協。他很早就對融資定下一條底線:自己在董事會的投票表決權永遠要比投資方多出一票。
“這事情很簡單——他們不答應這個,我們就不談了。”劉強東的方式,看上去簡單而直接,但是有效。京東每年倍數級的業績增長幫助劉強東找到了愿意妥協的投資人。今年3月,京東宣布完成15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DST、老虎基金等6家基金即個人。
堅持到底
1974年生于江蘇宿遷的劉強東來自江蘇最窮的地方,小時候家里窮到一連數年每天的三餐只有紅薯和玉米。
童年的貧窮給劉強東打上了很多烙印。他的普通話不好,總是穿著樸實,看上去更像一個民營企業家,而不是站在潮頭的互聯網人。他非常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因為看到周圍朋友的父母越來越多地得癌癥去世,曾表示自己最想從事的副業是做食品。因為自己的經歷,他喜歡有吃苦耐勞精神的人,他對很多事情,有一種農民式的固執和堅持。
劉強東最討厭欺詐。京東曾有一個副總讓秘書代打卡,被直接開除了事。在劉強東看來,這侵犯了企業道德底線,沒有容忍空間。
除了數據,他也喜歡通過自己的渠道去獲取信息。至今,劉強東說自己每天80%的精力都花在看用戶留言上。不僅看本站的用戶評價,還格外重視那些站外論壇、微博上對京東的評論。
特別是2010年冬天劉強東注冊微博后,自覺承擔了京東商城“新聞發言人”的職責。在關鍵詞搜索中輸入“京東劉強東”,每天有大量用戶通過“@”方式向劉強東發出各種抱怨帖。
劉強東稱,自己每天看客戶投訴、連續看了七年,“用戶體驗”對自己來說是“最為急迫、最為直接、形成最強烈沖擊力”的事,所以也刺激了自己要使勁投錢在物流上,要改善客戶體驗。
他幾乎從不直接回應投訴,但為此焦慮。京東的一位負責戰略的管理人員說,現在最讓老板頭痛的就是退貨問題。“老劉有一次特別認真地叫我們過去,問我們是不是可以七天無條件退貨。最近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都有一個新的針對客服的新想法。”
和很多互聯網公司不同,劉強東不太喜歡在廣告上投入過大,他相信口碑是更好的廣告。這在最開始,可能是缺錢——他曾對外表示,京東起步時只用不到2萬元在中關村租了一個柜臺;到了后來,就變成了一種自信。
劉強東喜歡用自己創業13年來持續執行的“公司早會制度”,來證明自己做事的“堅持”。這個會每天早上8點半開,大概20分鐘到40分鐘時間,全國100多個部門的部門經理以上員工務必參加。除了外出有約或出差,劉強東都會準時出現在會議室,風雨無阻。
在京東的用人機制中,還有一項堅持了五年的特別措施,就是每年面對高校畢業生的“管理培訓生”招聘。這項活動至今總計培養了200人。劉強東說,京東選拔管培生,是要選擇那些“真正能夠一輩子吃苦的人”。京東對管培生候選人要做家庭背景調查,父母是普通工人或農民的,才能順利通過。劉強東說得很直接,“那種家里可以三五年不工作都還能吃好喝好的,我們不敢要。”這些管培生由劉強東親自管理調教,相較于其他人會獲得更多、更快的提升機會。但這當然也會讓公司的其他員工產生不平衡的心理。
而對于公司管理層的招聘,劉強東的選人標準一樣是比著自己來——做的要比說的多;一定要從基層做起,民企從業經驗比外企更有說服力。
用人的方式充分體現了劉強東的自信。成功總是令人陶醉。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劉強東的自信也在膨脹。最近一次接受采訪時,劉強東雖然承認京東在物流、售后等環節上還有很多問題,但已經是國內最好的電子商務公司,即使與亞馬遜等國際公司比較,京東也要好得多。他是那個相信自己最終總能成功穿越沙漠的人。
劉強東簡歷
京東商城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1974年生于江蘇宿遷。1996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1998年6月18日在北京中關村創辦了京東公司,早期代銷光磁產品;2004年初,進入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即京東商城前身。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